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儿童人身伤害事故中学校及幼儿园的法律责任以及应对预防措施ppt课件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儿童人身伤害事故中学校及幼儿园的法律责任以及应对预防措施ppt课件
其次,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二)项 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公共设施、提供给学生的学具(即硬件方面) 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安全保卫、消防、设施 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管理混乱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又未及时采取措施(即软件方面),因此而发生伤害事故,应承担责任。 同时,因硬件设施不合格而造成伤害事故,学校向学生承担责任后,可 向施工者、生产者、销售者追偿。
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人身伤害事故中 学校及幼儿园的法律责任以及应对预防措施
前言
中小学校、幼儿园人身伤害事故具多发性、普遍性,往 往由于处置不当,或者事后处理过程中学生家长、幼儿 家长与学校认识、分歧过大未能妥善处理,造成家长到 校闹事、上访,既影响社会秩序、也给学校教学秩序造 成恶劣影响。即使最终得以处理,也给学校的声誉、经 济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事前做好预防,事发及时处置, 妥善应对,事后赔偿时分清责任,合理担责是学校及幼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7/12)
因突发疾病、
4 严重疾病及 猝死而引发 的伤害事故
八类具体伤害 事故中学校、 幼儿园应承担 责任(或可免 除责任)的情 形,即责任认 定。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七)、(八)项之规定,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殊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但未引起注意,或者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 害,学校发现却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由此引 发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担责。
对此因属于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课余时间而不同。 (1)上课时间,教师有监管职责,学校应承担部分责任,具体比例视情 况而定。 (2)课余时间或课间休息,如果是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学生,教师是可 以不在场的,但知道后是否及时制止、处置则是应予考虑的,如果平常 间已进行了校规校纪教育,教师又及时予以制止、处置,则学校不存在 过错,可以不担责。如果是幼儿园或十周岁以下的低年级学生,不应脱 离教师的监控,如果教师脱管,则学校有过错,应当担责。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8/12)
5 因意外事件 造成的人身 伤害事故
八类具体伤害 事故中学校、 幼儿园应承担 责任(或可免 除责任)的情 形,即责任认 定。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6/12)
因教师体罚
3 或者变相体 罚学生造成 的伤害事故
八类具体伤害 事故中学校、 幼儿园应承担 责任(或可免 除责任)的情 形,即责任认 定。
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教学或者管理过程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此时他们的行为是职务行为相关法律后果由学校承担,学校应担责。 如果是与教学、管理行为无关的行为,则不是职务行为,相关法律后果 由行为人自己承担,学校不担责。
儿园应当引起重视的。下面就此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目 录
一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
二
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三
伤害事故应对措施与预防措施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伤害事故案例法条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1/12)
因学校的教
1 育、教学及 生活设施存 在安全隐患 而造成的伤 害事故
因学生之间
2 的嬉戏、玩 耍而造成的 伤害事故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4/12)
因学校的教
1 育、教学及 生活设施存 在安全隐患 而造成的伤 害事故
八类具体伤害 事故中学校、 幼儿园应承担 责任(或可免 除责任)的情 形,即责任认 定。
首先,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之规定,学校的举办 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这也是对学校、幼儿园开办者的总体要求。
再次,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虽然造成了人身伤害,但设施、 设备本身复合安全要求,不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已 尽到管理职责,则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即学校免责情形,但学校有举 证责任。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5/12)
因学生之间
2 的嬉戏、玩 耍而造成的 伤害事故
八类具体伤害 事故中学校、 幼儿园应承担 责任(或可免 除责任)的情 形,即责任认 定。
对此,应确认学校的“知道”、“应当知道”、“不知道”,如果 学生或其监护人已经告知了学校,则学校是明知的,如果学生或其监护 人虽未告知,但从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表现等已经可以看出异 常状况而学校未引起注意,则学校属应知。 但无论学校知道与否,应否担责,对于学生在校出现的突发疾病、严重 疾病,学校都应及时救治,否则,如果导致不良后果加重,学校也应担 责。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2/12)
原则一
认定学校、 幼儿园有无 过错、应否 担责时由谁 举证的总原 则。
因学生或幼儿园小朋友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 第十二条之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 活动,学校对其承担的是教育、管理责任,不承担监护责任;相 应地,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及《民通意见》第160条 之规定,在此种情况下,由受害方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以证明 学校有过错。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学校在举证能力上占优势, 法院会要求学校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比如要求提供相关规章制 度、值班记录、音像视频资料等,但对于学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而不是过错推定原则。
因教师体罚
3 或者变相体 罚学生造成 的伤害事故
因突发疾病、
4 严重疾病及 猝死而引发 的伤害事故
5 因意外事件 造成的人身 伤害事故
6 因学生自杀 引发的伤害 事故
校外人员在
7 校内进行违 法犯罪活动 造成的伤害 事故
8 在校外发生 的伤害事故
教育部2002年6月25日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
伤害事故类型介绍及归责原则(3/12)
认定学校、 幼儿园有无 过错、应否 担责时由谁 举证的总原 则。
原则二
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学校及幼儿园对其 承担教育、管理责任及监护责任,相应地,根据《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八条及《民通意见》第160条之规定,学校幼儿园需要证 明自己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才能不承担责任,也即推定学校、 幼儿园有过错,应承担责任,学校、幼儿园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 己无过错方能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