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大争之势,实力为先,自秦穆公后,秦经历四代之乱,国力大弱,天下鄙秦。

秦国可谓内外交困,几近亡国灭种之秋。

然而乱世出英雄,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励精图治,又经四世,传至始皇帝,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人用自己的血浇注了一座宏伟的大秦帝国。

古语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读大秦帝国历史,思企业发展之路,感慨良多。

秦之所以能灭六国而实现一统,与秦人的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精神密不可分。

商鞅改革前,秦国积贫积弱,一直被压制在函谷关外而进不得中原一步,面临着被中原诸国瓜分的危险。

秦国此时虽弱,但秦人却个个血性十足,国内上下一心誓要卫秦,“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正是秦人以“共赴国难”的决心保卫国家,让中原诸国虽有分秦之心却始终难以越过函谷关。

一个国家的精神是民族之魂,可以在危难之际迸发出无穷力量;一个企业的精神则是企业文化,也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不应只是企业为了面子而走走过场,而应该真正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归属感,从而发自内心对企业产生深深的责任感,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产生认同感。

只有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了向心力,员工才会像秦人“共赴国难”一样愿意为了企业无私奉献。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

厉经国难,秦孝公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国内王亲贵胄的激烈反对,任用商鞅变法图强。

为了变法能够顺利进行,凡是不依变法者,
秦孝公都严惩不贷,流放太子,判太傅以劓刑,孝公为变法“尽公而无私”,此等胸襟气度,令人钦佩。

“士为知己者死”,商鞅得孝公信任,主持变法,虽万难而不悔,一生致力于变法、护法,历经多年,使秦人尽依法而行,并且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

但是变法终于使秦国兵强马壮,为后世秦国灭六国而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

做为企业,也要不断改革创新。

面对困境之时,要破旧立新,寻求新途径新方法,让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快速发展时,要时时居安思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改革创新,不沉静于过去的辉煌,不拘泥于曾经的成功经验,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才能一直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不被市场经济淘汰。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商鞅作为法家集大成者,在秦国实行变法,以加强王权为轴心,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严刑峻法为手段,使秦国事无巨细,均有法可依。

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到了今人所说“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同时,商鞅变法改变了一直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弊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就像地铁的铁轨一样,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按照制度办事,企业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才能正常运转,否者就会车毁人亡。

此外,完善的制度也是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

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使公司大小事务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继续深化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大秦帝国》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一个帝国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从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发现管理好一个企业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