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居易诗词汇总()

白居易诗词汇总()

学白居易
1、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江南有最美好的回忆,最忆是江南!
2、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3、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

“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

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

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晚来”,就是晚上。

“来”,是语助词。

“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

“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

4、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①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

汴(biàn便)水:又名汴渠,自菜阳与黄河分流,向东南汇入淮河。

⑧泗(sì四)水:发源于山东泅水县,流经曲阜、徐州等地,至洪泽湖附近入淮河。

④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

⑤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

5、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译文: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

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

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

“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

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

“讶”字,也是在写雪。

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

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

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

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6、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7、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 可怜:可爱。

<5>真珠:即珍珠。

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8、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阴:同“荫”,指树阴。

2、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3、没(mò):隐没。

4、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5、不足:不够。

译文
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9、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10、岁暮道情二首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半旧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译文:
①空门:指佛门。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

法,佛教名词,意谓道理。

③齐:辨明、明白之意。

亦可作别解。

此处似一字数意。

原诗是一首七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

这两句是说,你要知道佛门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没有差别的。

诗人虔心研究佛门之法,以作精神寄托,隐含其内心的酸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