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兴民俗

宜兴民俗

民俗特色
陶瓷之都
宜兴向有“陶都”之称。

据考古发现,远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就已开始制造陶器。

明清时期,陶瓷生产迅猛发展,宜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陶瓷产地。

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里,现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国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宜兴陶瓷的种类极多,有日用陶、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种产品,在绚丽多彩、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紫砂陶是最精美的产品。

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铁,呈紫红色,所以称之为“紫砂”,主要品种有壶、杯、瓶、鼎、盆、盘、碟、假山石景、蔬果玩器、文房饰器等。

造型丰富多姿,尤以紫砂茶壶最为出色。

陶都宜兴陶艺一绝,素以精湛的技艺、浓郁的传统、丰富的造型、优雅的装饰而独步千秋、享誉海内外。

最著名的紫砂陶艺,始于宋而成于明,陶器中最具特色,在世界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

洞天世界
宜兴多溶洞,现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个,故称“洞天世界”。

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于一体,千姿百态、神奇古怪,以善卷洞、张公洞、灵古洞,尤以洞龄3万多年的善卷洞最具特色,五光十色,自然典雅,神秘色彩、童话色彩浓郁,被誉为“万古灵迹”。

善卷洞具上中下后四层,层层相连,洞洞相通,宛如地下宫殿。

洞内石笋兀立;石厅内石钟乳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形态逼真;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还有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

石缝间细流潺潺,在地下形成水潭,顶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异天成。

最奇之处在于善卷洞又名“瀑布洞”,雨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

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宽达6米的古地下溪河,可常年通舟。

而张公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

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灵谷洞为唐代诗人陆龟蒙探茶发现,奇景相交互融,构成灵谷洞亦真亦幻的乐府洞天。

历史文化
紫砂陶艺:六千多年来,勤劳智慧的陶都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陶文化和无与伦比的陶瓷艺术。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宜兴陶瓷名传天下,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五朵金花”各放异彩、独步千秋的紫砂陶更为世界一绝。

“人间玉珠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紫砂陶艺的绝妙写照。

宜兴紫砂陶艺,始于宋而成于明,陶器中最具特色,在世界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

紫砂陶以其别具一格的独特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典雅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以及收藏功能,而名扬海内外。

紫砂产品的主要品种有壶、杯、瓶、盆、鼎、文房雅玩、假山石景、人物雕塑等上千个品种。

其中紫砂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有许多独特的
优点:因为壶的表面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以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色、香、味皆蕴”;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经过不断的摩挲,壶便越显得光润古雅,泡出的茶也越醇郁芳馨;耐热性能好,寒冬注入沸水壶不会炸裂,又可以文火煨炖;壶质传热缓慢,握在手上不烫手。

紫砂陶特有的装饰工艺更是陶艺一绝。

在紫砂陶上可以雕刻出各种书法、绘画、人物、花卉、虫鸟、动物、山水等,一把好的紫砂壶上有诗词、有题词、有印章,其民族性和文化特色让人爱不释手。

紫砂工艺历经数度兴废衰荣,紫砂艺人更是名师辈出。

宜兴紫砂艺人最早的名家是明代的供春,他出生社会底层,做过进士吴颐山的家僮,随吴读书于宜兴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黄玉麟,到近代的顾景舟,他们将紫砂工艺推向了顶峰,紫砂名壶“不胫而走遍天下”,其价值也达到了黄金所不能衡量的程度。

“教授之乡”:有着5000多年制陶史和2200多年建县史的陶都宜兴人文景观相当丰富,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素有“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这里文人贤士之杰出者,代不绝书,历史上就有10位宰相和4位状元均出自宜兴。

东汉兄弟封侯的蒋澄、蒋默“一门九侯”,三国两晋周宾、周鲂、周处、周切“四代英杰”,宋代状元佘中、邵刚、邵材“一邑三魁”,天下荣之,抗清名将卢象升、卢象观,都名垂千古。

宜兴“阳羡词派”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现保存完好的周培源、蒋南翔、潘汉年、徐悲鸿等名人故居更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到之地。

江苏宜兴陶瓷艺术节
时间:5月上旬
地点:宜兴市
介绍:首届于1990年5月上旬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届。

陶瓷艺术节期间,将组织陶瓷精品博览交易会、宜兴陶瓷艺术研讨会,并开展一系列宜兴旅游观光活动。

以“陶、洞、竹、茶”四宝闻名于世的宜兴陶都,通过办节,扩大宜兴陶器的知名度,紫砂工艺陶更是远销海内外,成为行家收藏的珍宝。

据民间传说,宜兴紫砂陶器盛暑贮茶不易变味,盆栽花草不易烂根,是历届陶瓷艺术节商品成交量最多的品种。

《中国民俗》以人文的视角、故事体文本、精致的图片,将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转为轻松愉悦的普及读本,一改过去生硬乏味的叙述方式,不追求完整全面,只追求要点常识,不追求专业深奥,只追求好读易懂,让您怀着轻松的心情,用最短的时间领略中国文化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俗》全景式地展现了它的形成、延展与传承的演进过程,从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蕴含,给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