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论文在小班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幼儿在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是关键时期,对幼儿以后的语言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论文篇一:《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问题探讨》【摘要】语言教育是幼儿在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是关键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特对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育问题作一讨论,如果此阶段给幼儿不恰当的指导,很可能使幼儿出现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导致幼儿出现不良的语言障碍。
因此,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和智力才能得以顺利发展。
【关键字】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问题;探讨一、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1、语言在幼儿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情义、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人的思维是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的,语言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沟通。
因此,幼儿阶段语言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语言的构想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从各个角度指导学生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大胆构想,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要新颖、奇特、生动,提高他们思维的发展。
幼儿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维也十分灵活,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往往采取定向思维培养,比方,教师讲,幼儿听,在教师的指点下学习语句。
还有的教师让幼儿一次又一次的背诵诗歌,幼儿根本不理解,这些本来属于创造性的思维,却被教师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定向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孩子多向性、变通性等思维,为幼儿的语言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幼儿阶段是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学前教育是幼儿时期人力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给予婴幼儿丰富的刺激和指导,幼儿语言的发展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如果在这一阶段给孩子不恰当的指导,很可能出现语言障碍。
举个实例,印度狼孩的故事,他在狼群中长大,等到7岁把他获救回归人类的时侯,他根本听不懂人来的语言沟通,只会像狼一样的嚎叫,经过了几年的教育,只学会了几十个简单的词语。
这个例子恰好说明了幼儿阶段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幼儿将会出现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形成很大的语言障碍。
3、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
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家长或教师有必要正确指导幼儿的语言教育,语言发展了才能提高幼儿的言语交往能力,才能提高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主动学习更多语言符号的能力。
反之,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幼儿最初不能直接感知周围的事物,当了解了语言之后,才能通过其他人的描述认知周围的事物,扩展他们的认识空间。
幼儿大脑智力的发展最快的时期是6岁以前,6岁以后开发的效果很小。
因此,幼儿语言的发展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是对幼儿开发智力的一个有效举措。
只有语言发展才能保证幼儿具有相应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使人类正常生活,可见,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每个新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环境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影响有的幼儿园的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幼儿语言培训,对语言掌握缺乏全面的认识,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导致幼儿对语言接受教育滞后,学习感觉枯燥,对识字逐渐失去了兴趣。
因此,应用适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做到科学合理,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幼儿教师的教态对幼儿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自己讲,幼儿听,忽视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竞争力,改革创新,把教学的中心转移到识字方面;口语表达方面只是个简单的对话,未正在做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在教给幼儿学习某句话时,只重视孩子学习后掌握的内容,不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不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只要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处于正常的语言环境,幼儿才能获得最终的语言能力。
三、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语汇贫乏,这就要求教师所教授的语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心里特征,提高说话质量,做出正确的语言示范。
那么,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语言要规范、准确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语言的发音要做到清晰到位;词汇要素的搭配要做到准确无误;语句的表达要通畅。
幼儿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要做到完整、标准的语言示范。
(2)表达要浅显、直接教师在和幼儿沟通时,少用成人的话语,多使用实词,做到具体,不抽象,浅显、直接,让幼儿能够听清楚老师的话语,保证语言教育顺利进行。
(3)句式简短句式要简短,和幼儿沟通时,使用短句,不要使用附加成分过多的长句,方便幼儿理解。
(4)适当的使用体态语在具体的语言教育中,多使用体态语,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点点头、摆摆手”来表示出赞许或批评,显得更亲切。
孩子也会感觉到满足,把关系拉近,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幼儿期是人生中语言发展和运用的关键时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幼儿园要给幼儿创造好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思维的迅速发展,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回答问题答错时,倾听不专注时,不爱说话时,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使用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1]肖湘宁《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2]张慧和《对幼儿园早期语言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学前教育研究2008版[3]周欣《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启发》学前教育2012版[4]张恩惠,李华强《浅析如何提高幼儿园早期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学前教育研究2010版[5]李和平,张永海《试论幼儿园早期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中国早教教育研究杂志2009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论文篇二: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初探》【摘要】语言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反映一个人素质的最重要方面。
重视早期的语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3至4岁幼儿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关键期。
笔者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发音,丰富词汇;利用各种活动锻炼幼儿口语水平;并创设宽松的口语交际环境;积极评价幼儿的口语能力;以达到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谈话口语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作为老师,我们要尽心尽力为幼儿的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我们老师一定要让他们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去年9月作为带惯了中、大班的我,开始带小班,刚开始我会感觉有些不太适应,后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与小班的孩子们长时间的交往,我觉得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我们积极进取和不懈的努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学中的一点实践体会,总结如下:1.努力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促进能力的训练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
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
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
2.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些语言表达不是很好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受到过别人的嘲笑或者是由于父母的关系(父母看他们的动作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们就不用说话了),长此就造成了他们不爱说话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他们一定要用语言表达,虽然听起来有些费劲,但一定要开口说,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例如:这个孩子的玩具掉在了他捡不到的地方,他来寻求我的帮助,用手指一指,虽然我明白,但还是假装不知道,孩子只好开口说了。
此外,在教师预设的一些活动中,尽量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并进行及时地概括和纠正。
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我和胡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一起来参与了,我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老师好”“HELLO”“Hi”,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我会这样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情上,我相信会给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
3.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另一主要的途径。
在同伴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
教师应倾听幼儿的交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或纠正病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
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口语能力练习呢?笔者认为:3.1利用游戏练习较难的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最好形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参与,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使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我注重培养幼儿听音、辨音和准确发音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不少语音游戏。
如:为了练习好zh、ch、sh等绕舌音,设计了教学游戏《小鸡吃食》,教幼儿通过听音、辩口型、舌位,体会近似音的细微差别,从而正确发出“这”“是”“吃”几个音。
首先让幼儿从“奇妙的盒子”中摸出豆子、小米、石头等教具。
并学说句子“这是豆子”“这是小米”等,然后老师和小朋友分别戴上“鸡妈妈”和“小鸡”的头饰,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是鸡妈妈,我们是小鸡。
”之后鸡妈妈带小鸡找东西吃,鸡妈妈说:“小鸡吃豆子。
”小鸡一起做动作并说:“吃吃吃,吃吃吃。
”鸡妈妈若说:“小鸡吃石头。
”小鸡则摇摇头说:“不吃不吃。
”待小鸡“吃”饱后,跟随鸡妈妈听音乐做动作。
这样通过富有情节的表演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了绕舌音,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3.2为幼儿创设积极的口语交往的环境当孩子见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冲冲地告诉老师,这时,我总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我在认真听,哪怕讲家里的事情也会认真听完,哪怕他已经讲了好几遍,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孩子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