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ARBACEI/ARB是治疗HFrEF的基础药物,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对于HFpEF患者,ACEI/ARB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但在控制高血压、保护肾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使用ACEI/ARB时要注意剂量的选择、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三)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HFrEF的重要药物,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剂量的选择、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对于HFpEF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四)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是治疗HFrEF的重要药物,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对于HFpEF患者,醛固酮拮抗剂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在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时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五)ARNIARNI是一种新型的心衰治疗药物,具有ACEI和ARNII 双重作用,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HFrEF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在使用ARNI时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症等。

六)其他药物除以上药物外,还有利钠平、心脏糖苷、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腺苷酸酰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适应证、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和首选药物,已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作为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最多的药物之一,ACEI是公认的有效药物。

ARB与ACEI基本相同,但推荐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它也可用于经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临床状况改善仍不满意,又不能耐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有症状心衰患者。

ARNI是一种新型药物,具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可升高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等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ARNI的代表药物,它可以改善症状、改善预后,并降低心衰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恢复慢性心衰患者心肌β1受体的正常功能,使之上调。

临床试验已证实HFrEF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能改善症状和生命质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风险。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要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

长期应用ACEI或ARB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会逐渐增强,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这种作用,对心衰患者有益。

伊伐布雷定适用于窦性心律的HFrEF患者。

使用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且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时,心率仍然≥70次/min,并持续有症状(XXX(NYHA)Ⅱ~Ⅳ级),可加用伊伐布雷定。

对于那些心率≥70次/min,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耐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伊伐布雷定。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提高细胞内Ca+水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运动耐量。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地高辛对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影响是中性的,但可以降低住院风险。

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常用于心衰的治疗。

但在无尿、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药过敏、妊娠前3个月、低钾血症和肝性脑病患者中禁用。

小儿常用量为每日1-2毫克/千克或30-60毫克/平方米,分1-2次服用。

对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毫克/千克。

对于小儿急性心衰,氢氯噻嗪用到每日3毫克/千克即可达到最大效果,再增加剂量也难以提高疗效。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进食可增加吸收量。

药物在口服后2小时起作用,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6-12小时。

药物的半衰期为15小时,肾功能受损者可能会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药物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

本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合用时,可能会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增加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可能会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

本药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时,利尿作用会减弱。

考来烯胺(消胆胺)可能会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

与多巴胺合用时,本药的利尿作用会增强。

本药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和降压作用均会增强。

本药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相应调整。

本药可能会降低抗凝药的作用,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本药与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合用时,应注意低钾血症引起的不良反应。

本药与锂制剂合用时,可能会减少肾脏对锂的排泄,增加锂的肾毒性。

本药可能会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本药与碳酸氢钠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低氯性碱中毒的机会。

吲达帕胺是一种利尿剂,用于心衰的治疗。

对于对本药或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严重肾衰竭(肌酐清除率<30 ml/min)患者、肝性脑病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者、低钾血症患者,禁忌使用本药。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和皮肤损害,与作用机制、老年用药、长期使用及用药剂量有关。

本药有片剂和缓释片两种剂型,分别为2.5毫克/片和1.5毫克/片。

口服用法,片剂为2.5毫克/次,每日1次,一日剂量不应超过2.5毫克;缓释片为1.5毫克/次,每日1次。

本药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给药7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本药的生物利用度为93%,不受食物影响。

本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1%-79%。

本药在肝内代谢,约70%经肾排泄,半衰期为14-24小时。

氨苯蝶啶是一种利尿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衰。

禁忌证为高钾血症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高血钾、低血钠、胃肠道反应等。

成人常用量为每日25~100 mg,分2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mg/d。

小儿常用量为每日2~4 mg/kg或120 mg/m2,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6 mg/kg或300mg/m2.口服后30%~70%迅速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0%~70%,并在2~4 h起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7~9 h。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雌激素减弱利尿作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降低利尿作用、拟交感神经药物降低降压作用等。

卡托普利是一种ACEI药物,用于治疗心衰。

禁忌证为对ACEI过敏者和妊娠中晚期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心悸、咳嗽、味觉迟钝等。

剂型为片剂,规格为12.5 mg/片和25.0mg/片。

口服给药,用量和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成人用药:起始剂量为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

如果疗效不佳,可以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

对于最近大量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次6.25毫克,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常规剂量。

小儿用药:起始剂量为每次0.3毫克/千克,每日3次,必要时每8-24小时增加0.3毫克/千克,直至获得最低有效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迅速吸收,约15分钟起效,1-1.5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生物利用度为60%,蛋白结合率为30%,半衰期为4小时,作用持续6-12小时。

在肝脏内代谢为二硫化物,经肾脏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其他降压药合用,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与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合用可能会引起高血钾;与锂剂合用可能会使血清锂水平升高。

依那普利是ACEI药物,用于心衰的治疗。

禁忌证是对依那普利过敏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嗜睡、口干、疲劳、上腹不适、恶心、心悸、胸闷、咳嗽、面红、皮疹和蛋白尿等。

剂型和规格为片剂,包括2.5毫克/片、5毫克/片和10毫克/片。

用法和用量为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压反应调整至每日10-40毫克,分2-3次服用。

如果疗效不佳,可以加用利尿药。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剂量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

XXX也是ACEI药物,用于心衰的治疗。

3.禁忌证: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或缬沙坦、曲美他嗪等任何成分过敏者;同时使用含有氨基酸的营养补充剂的患者。

4.不良反应:头痛、头晕、乏力、低血压、咳嗽、呼吸困难、恶心、腹泻、皮疹等。

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等。

5.剂型和规格:片剂,含有24 mg缬沙坦和26 mg沙库巴曲铵钠;含有49 mg缬沙坦和51 mg沙库巴曲铵钠。

6.用法和用量:起始剂量为24/26 mg,1次/d,2周后可逐渐增加至49/51 mg,1次/d。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服用,每日固定时间服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迅速吸收,血浆峰值浓度在2小时内达到。

生物利用度为60%。

肝脏代谢,主要通过CYP3A4代谢。

半衰期为6~8小时,以代谢产物和未代谢药物的形式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8.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等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与CYP3A4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合用可能会增加药物浓度,需调整剂量。

同时使用含有氨基酸的营养补充剂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血钾水平。

3.禁忌症包括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有ACEI或ARB治疗相关的血管性水肿既往病史的患者;遗传性或特发性血管性水肿患者;重度肝功能损害、胆汁性肝硬化和胆汁淤积的患者;以及中期和晚期妊娠患者。

4.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和高钾血症。

5.该药品为片剂,规格为50 mg/片或100 mg/片。

6.用法和用量:对于未服用ACEI或ARB的患者或服用低剂量上述药物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

对于其他患者,起始剂量为100 mg/次、2次/d。

剂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4周倍增1次,直至达到200 mg/次、2次/d 的目标维持剂量。

对于血钾水平>5.4 mmol/L的患者,不应开始使用该药品。

对于收缩压<100 mmHg的患者,使用该药品时需慎重,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对于收缩压100 ~110mmHg的患者,应考虑起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

如果患者出现不耐受本品的情况,建议调整合并用药,暂时降低本品剂量或停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分解为沙库巴曲(随后进一步代谢为LBQ657)和缬沙坦,这3种物质分别在0.5、2.0和1.5 h达到血浆峰浓度。

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约为≥60%和23%。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94%~97%)。

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范围分别为75和103 L。

沙库巴曲迅速通过酯酶转化为LBQ657,LBQ657没有明显的进一步代谢。

缬沙坦代谢极少。

口服给药后,52%~68%的沙库巴曲(主要作为LBQ657)、13%的缬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尿液排泄;37~48%的沙库巴曲(主要作为LBQ657)、86%的缬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粪便排泄。

沙库巴曲、LBQ657和缬沙坦的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分别约为1.43、11.48和9.90 h。

8.药物相互作用:禁止与ACEI合用,必须在停止ACEI治疗36 h后才能服用本品。

本品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活性,因此不应与ARB合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