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3章第4节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3章第4节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程教学设计

2、力的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
3、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
4、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学生记忆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论
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学生动手画出力的分解
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学生动手画出力的分解
学生通过作图求解合力的大小
学生利用计算法求合力
学生练习
学生阅读课文
说出矢量和标量
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
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为理解合力和分力打下基础
思考与讨论1:观察下面不同角度下F1、F2合力,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可推断合力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合力的范围如何?
教师总结:①互成角度的二个共点力如果保持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将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合力有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分力。
③F1、F2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
④合力大小范围︱F1- F2︱≤F≤F1+ F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单元
3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4.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5.理解分力的概念,知道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有知识基础,对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进行巩固
让学生敢于参与实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力的合成定则
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掌握力的合成的特点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
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图吊灯所受拉力示意
教师总结: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用力F提着这桶水,都能产生让水桶保持静止的效果。
用拉力为F的一根线悬挂吊灯和用拉力分别为F1、F2两根线悬挂吊灯都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
结论:由于F产生的效果和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F2的合力,F1和F2是F的分力。
由于各个力的数据都没有改变,因此,力的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思考讨论2: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多少对分力?
若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2、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
(1)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
F的作用效果:
①水平向右拉物体;②竖直向上提物体。
(2)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③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磨擦。
出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视频
5、实验结论
两个力的合成
教师总结:实验表明,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作图要准确,两个分力F1、F2和合力F要画成实线并标有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平行线必须画成虚线。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答案:BC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两个力中的任意一个力
B.两个力都增大,则其合力也增大
C.物体受到三个大小均为10N的力,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出示图片
(3)用铅笔从O点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4)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研究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关系.
出示图片
实验注意事项:
①弹簧秤使用前要先调零;
②弹簧秤拉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保持与木板平行;
3、实验器材
方木块、白纸、弹簧称(两个)、橡皮条、细绳、三角板、刻度尺、图钉
4、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固定一个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靠近顶端中点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外一端是绳套。
出示图片
(2)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D.分解一个力可以有无数个分解方法,但每一个分解方法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分解力要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
答案:D
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学生观看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阅读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观察下面不同角度下F1、F2合力,回答问题
出示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教师总结:
思考: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如何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还是简单的加减吗?有没有什么可遵守的规律吗?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1、实验目的
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寻找求合力的方法。
2、实验原理
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2、合力和分力
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力大小范围︱F1- F2︱≤F≤F1+ F2
三、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2、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四、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合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出示图片: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提水
(2)分力: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D.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
答案:A
4、如图所示,一个重6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2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
A.0N
B.40N,方向竖直向下
C.40N,方向竖直向上
D.80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A
拓展提高
1、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表示F1的有向线段长3.20 cm,表示F2的有向线段长4.40 cm。用刻度尺测量后得知,表示合力F的对角线长为5.44 cm,则F=5.44 cm×10 N/cm=54.4 N
用量角器测得合力F与力F1的夹角为54°。
合力的大小为54.4 N,方向与力F1的夹角为54°。
解法2:计算法
合力的大小为54.4 N,方向与力F1的夹角为54°。
重力G的作用效果:
①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
②使物体垂直向下压紧斜面
典型例题
【例题1】某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还受到另一个大小为44 N的力,方向竖直向上。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法1:通过作图求解
解:选择某一标度,例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10 N的力。根据题意,作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
2、已知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4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 10NB. 20NC. 30ND. 40N
答案:C
3、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分力
B.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3N的分力
C. 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4 N的两个分力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难点
从代数求和到矢量求和的思维跨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思考:如图放在地面上的小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
教师总结:用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替代以上四个力的共同作用,而效果不变,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力的合成。
出示动画:小车受四个力的作用和一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
创设情境,从而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为引出力的合成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2、合力和分力
看下面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除了力和位移以外,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在我们
学过的物理量中,质量、路程、功、电流等都是标量。
课堂练习
1、有两个力,一个是10N,一个是2N,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它们的合力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