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流程介绍(二)《建筑机械》在第6期工程现场栏目中以兰新二线为例,重点介绍了无砟轨道支撑层和底座板的施工工艺流程,本期文章将重点介绍道床板的施工工艺流程。
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印发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南》中,道床板的施工分为工具轨法和轨排框架法,本文主要针对工具轨法进行具体介绍。
1 施工工艺流程工具轨法全称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铺设工具轨法,是利用工具轨预先代替长钢轨,将轨枕组装成轨排浇筑道床板混凝土,完成双块式轨枕铺设的施工工法。
主要施工顺序为:1.1对路基、桥梁、隧道工后沉降和桥梁收缩徐变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进行施工。
1.2 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并布设测量加密桩控制点,完成CP Ⅲ控制网布设、测量和评估。
1.3 运卸工具轨、螺杆调节器、双块式轨枕、钢筋等施工机具及材料;布设纵向钢筋;散布双块式轨枕;现场组装轨排;粗调轨排;绑扎纵、横向钢筋;立纵、横向及伸缩缝、假缝模板;精调轨排;绝缘测试;浇筑混凝土。
1.4 拆除模板和工具轨,清理并倒运模板、施工机具、工具轨、螺杆调节器等,养护混凝土,轨道数据采集,嵌缝施工。
1.5 道床板成品验收2 施工方法及过程控制2.1 施工文件准备和内业审核(略)2.2外业技术准备(略)2.3 施工设备准备2.3.1按照无砟轨道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施工要求,组织无砟轨道施工设备进场,加工制作各种小型工器具,提高施工效率及控制标准。
2.3.2 对进场施工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2.4 测量准备(略)2.5测量放样(略)2.6桥梁段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略)2.7底层钢筋绑扎2.7.1路基段底层钢筋绑扎在支承层上弹墨线标识出钢筋绑扎边线,用钢筋样杆控制纵横向钢筋间距。
除纵横向接地钢筋交叉点按照规定进行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含轨枕桁架筋横向钢筋)交叉点处均设置绝缘卡,并用绝缘扎丝满扎;相邻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0.55m,钢筋搭接或焊接接头位置相错不小于1m,且同一断面钢筋搭接率不大于50%。
2.7.2 桥梁凹槽钢筋绑扎桥梁地段首先利用已标记出的轨道中心线弹出凹槽钢筋位置线,摆放N3、N4、N5 钢筋并绑扎,在凹槽钢筋地面放置35mm 厚C40 混凝土垫块,凹槽四角及中部各1 个。
2.7.3桥梁段底层钢筋绑扎在已铺设土工布底座上标记出纵横钢筋位置,将钢筋按型号分别散布开后进行绑扎。
2.8轨排组装2.8.1 散布轨枕①散布轨枕采用人工散布轨枕于设计位置,轨枕横向位置通过中线控制,间距用钢卷尺控制,人工方枕。
②路基段标准轨枕间距为650mm,路基与结构物过渡处根据实际情况将轨枕间距控制在600mm~650mm 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③在散枕过程中,应避免磕碰损坏,受损轨枕必须更换。
2.8.2 工具轨的管理(略)2.8.3铺设工具轨①各项目部将工具轨编号配对使用,相邻工具轨配轨时考虑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②专用吊具配合简易龙门吊吊放工具轨到轨枕上,吊放时专人指挥,确保吊点位置准确,在吊装过程中避免碰撞轨枕及CPII、CPIII 立柱;③采用方尺方轨,保证钢轨轨头齐平。
④两工具轨之间轨缝预留10mm~30mm;⑤在钢轨上精确标出轨枕中心线,进行二次方枕。
2.8.4 轨排连接组装①轨排组装前应细调轨枕间距,严格方枕;②使用电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定位工具轨,扭矩控制在180N〃m,扣件安装应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弹条中枝部与轨距挡板凸出部分应密贴;③采用轨道道尺与电动扳手配合控制轨距,轨距允许偏差±0.5mm;④轨排组装完成后,应对轨距、轨枕位置、轨枕间距进行检查。
2.8.5 组装轨排要求(略)2.9轨排粗调2.9.1安装螺杆调节器通过螺杆调节器对工具轨的高低和轨向的调整,使之满足轨道线型验标要求,并固定工具轨的空间几何状态。
①工前检查(略)②安装螺杆调节器将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安装螺杆,螺杆支撑在平整位置,不得支撑在支承层凹槽斜面上;一般直线地段,每隔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 根轨枕各设一个。
在施工起点第一个轨排首根轨枕后安装一对螺杆调节器;提升螺杆埋入道床板混凝土部分用钢丝软管护套保护,软管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对路基、桥梁、隧道具有不同轨道结构高度的地段及曲线超高地段,使用不同长度的提升螺杆。
选择长度时使提升螺杆不高于钢轨的上表面,避免沿轨道行走的机械设备和提升螺杆发生冲撞。
2.9.2人工粗调①工前检查(略)②粗调轨道轨排高程调整线路工使用L 尺和道尺,左右对称布置起道机顶起轨排,根据基标的起道量,调整轨面标高。
轨面高程达到设计值后,根据基标采用L 尺调整轨排轨向。
2.10道床板钢筋的安装和接地钢筋的焊接2.10.1 钢筋绑扎(略)2.10.2 接地焊接焊接前对接地端子进行防污保护,安装位置正确,接地端子采用“公母”配对,接地端子的焊接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焊接时保证其与模板密贴。
桥梁上每单元板内取一根Φ16mm 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取3 根Φ16mm 上层纵向钢筋(分别为两侧及中间)。
路基上道床板内纵向接地钢筋与桥梁段相同,每3.9m 道床板的一根Φ14mm 横向结构钢筋更换为Φ16mm 的接地钢筋,上下层接地钢筋通过N4 钢筋焊接。
单元式道床板接地单元纵向长度不大于100m,每一单元中部(与接触网立柱对齐)增加焊接一个接地端子。
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L 型焊接。
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55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2.10.3钢筋绝缘检测混凝土浇筑前用绝缘电阻检测仪对钢筋网进行绝缘电阻检测,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综合接地电阻检测,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2.11模板安装2.11.1 路基段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先横向后纵向,预先将横向模板安放于放样板缝位置,待纵向模板安装完成后将横向模板固定在纵向模板上。
①工前检查(略)②伸缩缝及传力杆安装按照预先放样好的伸缩缝位置安装伸缩缝模型;伸缩缝模型用10mm 钢模型,在两块模板间夹一块与模板等截面厚10mm 的聚乙烯泡沫板,在模型底部用封口胶将所有缝隙粘贴密实,严防漏浆,伸缩缝位置严禁砂浆堵漏。
传力杆材质为45#优质碳素结构钢,表面无氧化,现场为组装好的成品。
传力杆全长760mm,端头套筒长60mm,端头护套帽采用橡胶制品,套帽与传力杆组装后应密贴牢靠。
传力杆安装完成后,用封口胶将模板上传力杆卡槽进行封堵,严防伸缩缝模板漏浆。
待纵向模板安装校正后,将横向伸缩缝模板使用固定卡固定在纵向模板上,防止跑位。
③纵向模板安装利用基标弹出两侧纵向模板内边线;冲击钻在支承层两侧距顶面120mm 以下打设模板加固锚固孔,孔内植入钢筋;按照墨线标示吊运模板就位,将纵向模板通过连接螺栓纵向连接,再进行下部钢筋固定,上部拉杆加固。
在每块模板上设置两个加固点,加固及校正使用花篮螺栓;④假缝模型安装每3.9m 设置一道假缝,假缝采用异形角钢固定安装在纵向模板上,利用调节螺杆通过钢轨底面将高度调整到位,轨道精调后需再次进行调校。
2.11.2 桥梁段模板安装①横向模板安装按照预先放样好的伸缩缝位置安装伸缩缝模型;在两块模板间夹2块或3块80mm 厚的工字钢或槽钢,模型顶面用卡槽固定;模型内侧底面用封口胶将所有缝隙封堵密实。
②纵向模板安装冲击钻在桥梁底座两边安放三角支撑模型处打设模板加固锚固孔,孔内植入钢筋;将纵向模板架设于桥梁底座两边,螺栓固定;用封口胶将纵向模板底部所有缝隙封堵密实,严防漏浆。
2.12轨排精调2.12.1 工前检查①检查轨检小车的工作状态,松开轨距测量轮,校准测量传感器;②检查螺杆调节器固定情况。
③精调之前对钢轨的轨温进行检测,要求每小时检测一次,通过统计分析钢轨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曲线,选择最优精调及混凝土浇筑时间,尽量保证钢轨精调时温度与浇筑时趋于平稳。
2.12.2测量建站①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4 对CPⅢ点上的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设站时,尽量将仪器靠近中线位置,减小测量误差。
②测量轨道数据将轨检小车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调小车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平面和高程位置。
③反馈信息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轨距、超高、平面和高程等数据,将调整值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④调整中线采用双头调节扳手,调整轨道中线。
双头调节扳手需要联组工作,一般为2 根~5根。
⑤当白天气温较高时,改为夜间精调,以减少光线折射造成的误差。
○6调整轨道高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拧紧调整附近的螺杆。
⑦风区精调时,在精调小车外加装一个防风小屋,减少大风的影响。
⑧施工精调时,控制参数标准宜严于验收标准。
2.12.3轨排加固精调完成时同时进行固定,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位移及上浮。
2.13混凝土浇筑2.13.1工前检查(略)2.13.2 混凝土准备①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2h采用高压雾化水对支承层、轨枕进行充分润湿,并保持湿润状态,但不得有明显积水。
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坍落度、泌水率和含气量等;在遵循“低胶材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高含气量”(三低一高)原则的基础上,道床板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每方不大于380kg,入模含气量不小于4%,用水量不大于150kg,采用减水剂和引气剂双掺的方式配制,单位体积浆体的量不大于0.3m3,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采用泵送施工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控制在140mm~160mm,坍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采用吊斗施工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控制在120mm~140mm,坍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大风及干旱地区(平均风速六级以上或瞬时风速八级以上、干旱指数>7)应掺入内养护材料。
②在炎热季节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
③在低温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④预先准备养护棉被,防风遮阳蓬、养护剂等养护材料和工具,提前安排养护人员。
2.13.3 混凝土搅拌、运输(略)2.13.4 路基段混凝土浇筑路基段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混凝土运输车集中运输混凝土,右线可采用罐车上路基,梭槽入模,左线可采用吊车+料斗方式入模,布料时按“之”字形路线来回浇筑,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2.13.5桥梁段混凝土浇筑特大桥和长大路堑地段由于料斗布料困难,可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