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罗斯福新政4篇评价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说课稿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罗斯福新政》,我将从4个方面来谈。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Ⅰ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第二课,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课标要求1)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A 知识与能力: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B过程与方法:1)从各种历史材料、历史情境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2)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二、说教法针对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对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略有了解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前后知识的连贯,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掌握知识。
针对罗斯福新政改革较为复杂繁琐,对罗斯福的评价需要全面客观,而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采用对比法和联系法,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2、学法指导这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做到自学—质疑—总结课堂中要合作—讨论—对话四、说教学流程本课教学计划利用1课时1、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罗斯福非常和善的照片(坐在轮椅上与小女孩合照),再以一段介绍(坐轮椅、连任四届、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狮子”和“狐狸”···),直接引出本课的主角——罗斯福。
2、新课进程——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一)新政的背景该子目的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三个方面:经济危机,胡佛失败,伟人当选。
因为上一课已经重点讲解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所以在这里,只需要通过列举一些材料进行回顾和总结。
例如通过“煤矿工人家里烧不起煤炭”,“大量牛奶等食物被倾倒”等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接着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胡佛和罗斯福施政思想的对比,并提供场景,假设自己是当时的美国公民,该如何投票,并说明原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得出选举罗斯福当选的结论后,引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炉边谈话”和“与农民近距离交流”的含义和意义。
二)、实施新政展现一组20世纪30年代美国各个行业爆发危机的图片或描述性材料(包括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美国农场主销毁牛奶、蓝鹰标志、田纳西水利工程、1933年美国工人罢工、《社会保险法》等六个情景),引导学生逐次分析,最终通过课件用表格进行总结:该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梳理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认识到新政的实施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分析具体新政措施后,需要提出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概念,可以引用《大国崛起解说词》“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来让学生探究新政之“新”。
三)、评价新政评价新政需要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面进行,通过当时代表不同阶层的人们的评价,以及从现在的视角来反观,学会从多角度客观评价。
当时人的想法:当时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险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有人把‘新政’叫做‘法西斯主义’,有人又叫做‘社会主义’,把本来很简单和很实际的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和理论化,而我只相信实际的诠释和奉行实际政策。
···我认为,我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我仍将认为私人企业是美国健全经济的主心骨”···引导学生从中分析新政的实质。
此外,针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中国国内发展的系列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对比,进行畅谈。
3.当堂训练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运用几个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
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2、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④实施《社会保障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④发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A.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5、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我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改进。
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罗斯福新政(3)教学案例: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展开以资本主义社会空前的经济危机为背景,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在二战中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也为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了铺垫;同时,它在美国历史上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这课的内容,对以后的历史学习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历史素养不足,了解历史容易产生割裂、孤立的片面思维,更易于将历史与现实脱离开来。
因此,如何在理解本课内容的同时,既体会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价值,又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上努力实现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作用;通过系列探究,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培养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2.难点:学会客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以史为镜。
二、导入新课设计◆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三、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美国怎么了?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1)股市的崩溃;(2)银行的破产;(3)企业的倒闭;(4)工人的失业;(5)饥民不计其数;(6)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等等。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美国:恐惧。
◆教材深入分析: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供需矛盾尖锐)。
(3)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的隐患;股票投机过度。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特点:(1)持续时间长——1929-1933(2)波及范围广——从经济范围看:从金融信贷危机→工农业危机从地域范围看:从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破坏性巨大。
(4)来势特别猛。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荡;德国法西斯上台;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结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二:罗斯福◆提出问题:谁来拯救美国?◆分析教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①1929-1933的经济大危机爆发;②胡佛反危机失败,经济和社会危机更加恶化;措施: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③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就任总统。
◆史料链接:参加纽约州长竞选时,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
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
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