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幕墙用铝蜂窝板标准

建筑幕墙用铝蜂窝板标准

《建筑装饰用透光板》建材行业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建材行业第28项)下达了标准制订计划要求,由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和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负责标准的编制。

1.2主要工作过程2008年接到标准任务后,由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牵头组成标准编制组,启动标准编制工作,起草了工作计划和标准框架草案。

决定开始对相关产品信息进行收集,对国内的生产厂家进行摸底和对国外的情况进行调研,联系国内有代表性的生产单位,对广东、上海等一些主要的生产企业进行重点调研,详细了解生产工艺、产品种类、企业对质量的控制情况、产品在市场的应用情况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收集相关标准资料(包括企业标准)。

为此,编制组通过邮件、电话、传真及网络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部分生产企业,收集了相关标准和资料。

2009年3月,召开了编制组工作会议,与编制组和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座谈,讨论了标准编制原则和草案。

会议决定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出调研和标准起草征询意见函,向社会广泛征求对标准编制的意见建议,同时进行样品收集,对收集的样品按标准草案中的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试验。

会后,编制组通过网站、邮件、信函等方式向社会发出了调研和标准起草征询意见函,广泛征求对标准编制的意见建议,收到部分企业的响应,同时收集了部分样品,对收集的样品按标准草案中的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试验。

此间还收集到了部分企业标准,并走访了部分企业,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对国外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2010年5月,召开了编制组工作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鉴于市场上在浇注型产品为主的基础上,还有部分以玻璃为面板、底面复合超薄石材等的合型产品,为此决定继续扩大样品收集和验证试验的范围。

针对标准产品涵盖范围的扩大,编制组扩大了标准调研的范围和样品收集范围,在多次与生产企业和用户交流沟通和调研、验证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复合型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项目,决定将通过光的透射而获得主要装饰效果的以玻璃为面材的板材全部纳入标准中。

2011年5月,召开了编制组工作会议,总结了前期调研和验证试验等情况,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全面讨论。

考虑复合型产品底面的复合材料种类众多,有的为超薄石材、有的为彩色涂料、有的为画卷等,重点对复合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总结交流,并决定重点加强对复合型产品的调研、样品收集和验证试验。

为此,编制组又走访了部分企业,参观了部分工程项目,重点关注复合型产品的应用情况和用户的使用意见,了解到该类产品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情况较少,出现的问题中主要问题是当底面为超薄石材等较厚的材料时,有时会出现开胶、剥落等情况,温差较大时甚至引起玻璃的开裂。

为此在标准中增加了耐温差性能和耐水性能。

2012年3月,再次召开了标准编制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调研情况、验证试验情况,讨论并最后确定了征求意见稿,拟以传真、电子邮件、信函各等形式向标委会委员、生产、科研、管理、检验、施工、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征求意见工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标准编制期间,标准编制组收集了大量样品,进行了大量验证试验,并不断讨论修改标准草案。

编制组走访了部分生产企业、产品应用等相关企业和人员,就有关标准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深入车间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交流,了解了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原料、不同产品种类及产品应用情况,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了深入了解,特别是参观了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线以及业内人士的共同参与讨论,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了产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了主要产品品种和应用方式,部分生产企业对标准编制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提供国内外行业信息和资料、提供样品、开展验证试验、对标准草案进行反复探讨和修改,为标准的编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编制组注意到,生产单位专门为验证试验而生产的样品与企业向工程提供的实际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根据调研情况、样品征集情况和试验验证情况,为了使所收集的样品具有实际代表性,能够比较如实的反映产品现状,标准工作组要求所提供的样品尽可能是实际为工程提供的产品,因此样品的收集和验证所耗费的时间较长。

标准编制组先后共收集了近20家有代表性的生产单位的样品,其中浇注型产品12家共44组,复合型产品7家共15组,包括广东、上海、附件、四川等主要产区的产品,所有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

标准的编制得到这些公司的鼎力相助。

根据调研结果和收集的样品,目前产品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浇注型产品,其次是玻璃和天然石材及其它材料复合的产品,产品主要用于墙面、吊顶、柜台等的灯光装饰,少量玻璃复合型产品还用于地面灯光装饰。

1.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标准编制期间,不断有一些关注行业发展、支持行业进步的热心单位和人士参与到标准编制工作中来。

各参加单位和人员广泛参与了信息提供、调研、资料收集、样品提供、标准讨论、验证试验等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奠定了本标准的基础,提供了本标准的保障。

这些单位都是行业中比较注重质量、有一定代表性、有较高质量保障能力、愿意为行业的发展努力的单位,参加人员都是行业中的技术行家或管理精英,能够自愿、积极参与标准编制活动,他们为行业的规范与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1.4项目背景建筑装饰用透光板简称透光板,有的称透光石,主要包括浇注型和玻璃复合型产品。

产品通常为一种较薄的板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花纹,在板材的后面安装照明灯,通过光线透过产品而获得装饰效果,产品常用于墙面、吊顶、柜台,个别还用于地面的灯光装饰。

产品的颜色花纹等灯饰效果还可以根据人们的设计和要求订制,可制成山水、石纹、花鸟等图案,品种花色丰富,完全可控制,具有丰富的艺术装饰效果,富含文化与自然的韵味,提高了建筑档次,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是一种高档的艺术氛围极浓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深受市场欢迎。

每年还有大量产品出口,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品消费和制造中心。

浇注型产品通常以树脂胶粘材料为成型材料,可添加填料、色料、抗老化剂等,采用上色、做花、浇注、固化、打磨抛光等工艺制成产品,有的也直接采用脱模面作为产品装饰面。

复合型产品主要以玻璃为装饰面,在玻璃背面复合薄型石材或其它装饰材料或者绘画等而成。

正是因为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各地纷纷上马,但很多都没有质量保障能力,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并出现了不少质量争议。

通过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以保障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维护消费者利益,使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贸易能够有序规范进行,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在经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市场积累的基础上,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和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牵头向主管部门提交了制订《建筑装饰用透光块》标准的立项申请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于2008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建材行业第28项)下达了标准制订计划。

1.5行业调研情况见调研报告。

1.6资料收集情况见调研报告。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说明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1.1-2009的要求进行。

在本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注意贯彻协调一致的原则,与已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相协调。

既考虑相关规范标准,更注重产品的实际生产应用情况和质量水平。

本标准确定的性能及指标,紧扣生产和使用的特点,既考虑产品的材质特性,也充分考虑了使用环境对产品的要求,特别是要反映产品本身的质量。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强调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试验方法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着标准的最大自由度原则,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加限制,但要求产品应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

本标准主要技术路线是:吸纳相关的专业人士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调研,广泛收集各方资料和产品,征求生产、使用、贸易、设计、检验等各方意见,考虑其使用条件,通过验证试验,制订出产品的技术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运输贮存等标准要求。

2.2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综合产品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情况、调研情况和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情况,结合验证试验的结果确定了本标准的技术内容。

1)标准名称在市场上,有的称为透光板,有的称为透光石,考虑产品绝大多数为板状,因此标准名称取为透光板。

虽然透光板与灯具在某些方面的使用功能比较接近,但透光板本身并非灯具的部件,更多的是作为建筑装饰材料,与灯具之间存在物理的间隔与区别,因此产品的全称称为“建筑装饰用透光板”。

2)适用范围根据调研和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强调了本标所涵盖的产品主要范围为通过光的透射而获得主要装饰效果的建筑装饰材料。

3)术语和定义根据行业情况,结合产品特性,提出了与本标准密切相关的几个术语和定义,以便于对产品的了解和对标准的使用。

4)分类和标记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其应用方式相同,但性能区别较大,因此按照主要生产工艺和填料形态进行了分类,并以拼音字母的缩写规定了相应的代号,以便于国内外贸易。

按透光板(代号为TGB)的主要生产工艺和填料形态分为:——浇注型透光板,代号为JZ;——复合型透光板,代号为FH。

另外规定了产品标记,标记包括了产品名称、主要生产工艺和填料形态、执行标准等涉及产品基本特性和质量的基本参数信息。

5)材料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也便于生产企业对本标准的应用,在标准中特别提出了对主要原材料的质量建议:树脂宜符合GB/T 13657、GB/T 8237、HG/T 2305或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

6)外观质量由于透光板开灯后通过光的透射而获得主要的装饰效果,而不开灯时本身也是一种表面装饰材料,因此对其外观质量的要求就比较特殊,不仅要避免出现表面缺陷,还要避免出现内部缺陷。

在标准中对产品的常见缺陷进行了规定。

试验方法除了从产品表面观察,同时也采用了透视方法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

对外观质量的要求参考了GB/T 7134-2008《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经调研,各厂家的产品均可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7)尺寸偏差产品的厚度规格参考了与灯饰有关的GB 11614-2009《平板玻璃》中的规格和GB/T 7134-2008《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中板材的厚度规格,这也便于与这类装饰材料的配合和连接。

边长和厚度的允许偏差参考了GB 11614-2009《平板玻璃》和GB/T 7134-2008《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中的规定。

考虑浇注型产品出厂前都要进行表面打磨,复合型产品表面就是玻璃板,产品使用前往往要裁切,因此边长偏差规定为±2mm,厚度偏差规定为±0.4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