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大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一、课前互动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问:你猜出来了吗?
生:计算器。
2、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ON/C—开机键
OFF——关机键
C CE—清除数据键
0~9—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小数点键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2、(多媒体出示):题目:用计算器算一算:39520÷48×56=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生答:先按39520(数字键)(再按运算符号)÷48 ×56=
同时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注:反馈清除数据键的用法故意把56按成54)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
7825-2138= 226×39=
2、师:使用计算器有那么多优势,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一次比赛。
(出示)
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 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
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 四、体验计算器的局限性。
师:使用计算器有很多优势,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题目,(出示)考考你的观察力:
3×500=
2467+889+111=
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吗?用什么方法是计算又对又快?
(生试做、订正。
)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简便的可以口算,计算器的计算有时没有人脑快,不能过于
依赖它。
五、探索规律
1、游戏
师:刚才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使用计算器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一
起做一个小游戏,好吗?
(出示)在数字1-9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重复输入9次组
成一个大数,用这个大数除以12345679,说出你的得数老师就能猜
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
信不信?不信试一试?
2、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对,老师掌握了这道题的计算
规律,如果掌握了这个计算规律,你会算的比计算器还快,想不想
试一试?(出示)
问:同学们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规律,不计算,
你能算出下面的得数吗?(出示)
3、师: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
规律,就能比计算起算的还快,下面我们来做这道题试试。
(出示:探索规律二)
4、接下来,我们就用计算器来解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
不好(1)(多媒体)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有声的画面和
题目————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6千克的
水(2)出示第1小题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要浪费多少千克
的水?抽生说算式和结果,屏幕也同时出现其算式和结果
15×365=5840(千克)(3)出示第二小题: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方法同上〉5840÷19=307.268……(桶)≈308(桶)(4)出示第三小题:小林家每月喝两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他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方法同上〉308÷2=154(月) 154÷
12=12.833……≈12(年)
通过算这组数据,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吗?
小结:看来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一句广告词,大家还记得吗?——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六、介绍发展史
我们认识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他的一些优点。
你知道计算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出示发展史资料)
师: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后来又发明了“算盘”,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有18000个电子管组成,重达30吨。
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发展到了第四代,随着升级换代,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全、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
七、谈收获
板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快速
准确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