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通过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思索和猜想、判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地讨论,看看能否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使学生从有意义思考到热烈兴奋地讨论,学生就自动地进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 作者:
———————————————————————————————— 日期: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信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校教育中正推行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还要重视课外实验。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我指导学生自制简易验电器、潜水艇、小孔照相机、潜望镜、橡皮筋测力计、温度计原理演示器、小天平、土电话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互相协作,做出来的东西所用的材料各不同,形状也各式各样,但都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了知识又强化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个过程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有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再带入课堂集体交流,效果非常好。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进行浮力教学时,学生首先了解俘虏投入死海而不死的现象,又在“称重法”实验中看到了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力和在水中称得的重力是不一样的,在水中物体称的重力减少了,减少的重力到哪去了呢?为什么会减少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合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错了或不合理处,不应泼冷水,打消其积极性及自信心,应当适当点拨,启发思考,使他们尽量把问题回答出来,这样可以极大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树立自信,并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答对时,应该用“很好”“不错”“真行”“很聪明”等给予肯定,此时,受表扬的学生情绪激昂,心情特别愉快,学生经常在这种情境下求知、学习,就会思维活跃,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根据学生说出的看法及猜想,和学生共同设计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向瓶中注水后,水会流出来,乒乓球仍在瓶口位置,然后用手掌堵住瓶口,会发现乒乓球浮起来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浮力产生的原因。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练习,想想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平等和教学民主,在轻松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探索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以及创意思维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交互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平等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允许每位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判断实验结果,让每位学生都有亲手实验的机会,允许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同学开展讨论、争论,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对那些超“常规”的意见,常人所想不到的问题,必须给予鼓励和赞扬。
教学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刺激兴奋,可以来用观察现象→观察实验→自学教材→分组讨论→猜想判断→自己实验→总结规律→实际应用等不同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节学生的兴奋点,来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