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低产茶园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汉阴县双坪镇硒韵茶叶合作社项目法人:联系电话:县级主管单位:(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市级主管单位:(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填制日期:1.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 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切实增加茶区农民收入,促进我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2016 年茶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申报实施低产茶园改造项目。
1.2 必要性分析1.2.1 实施本项目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农业产业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也是汉阴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2.2 实施本项目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以合作社为龙头,基地为载体,农户为纽带,实施老茶园改造,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提升茶园品质质量,全面整合基地资源,实现茶园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建“一村一品”,促进土地升值和增值,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多元化就业和增加收入,推动脱贫致富进程。
1.2.3 实施本项目是完善产业链联结,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实施后,将充分整合合作社基地资源,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和“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有利于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互利互惠和双赢。
1.2.4 实施本项目是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
目前,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资金不足,通过申报实施本项目,将全面整合基地资源,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生产水平,为开发合作社绿茶自主品牌和系列产品,加快茶产市场化步伐,做大、做强、做优绿茶产业,为合作社的发展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优势1.2.3 基本情况2.1.1 合作社基本情况汉阴县硒韵茶叶种植合作社成立于年月。
现有入社茶农户,社员余人,拥有老茶园面积亩,近年来新建(种植)茶园亩,目前新老茶园面积达亩。
是一家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茶叶专业合作社。
2.1.2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男,现年岁,汉族,学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及村务管理工作长达30 多年之久,工作责任心强,诚信度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驾驭和拓展市场能力。
多次被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农村经济能人。
无破产、无银行欠资等不良行为记录,信誉度较高。
2.1.3 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办公地点设在双坪村笔架村二组,建筑面积平米。
主要工作人员人,唐春华任法定代表人,任理事长、任监事长。
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人。
1.4 优势分析1.2.4 政策优势为推动茶叶产业化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要求,决心把富硒茶业打造成民生产业、品牌产业、龙头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茶叶生产企业,努力加快茶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符合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是鼓励和扶持发展项目,具有良好政策优势。
2.1.2 自然资源优势硒韵茶叶种植合作社茶园基地,地处我县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优越。
项目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发展名优绿茶种植的良好自然条件,生产茶叶品质优越,将为该项目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2.3 技术优势在县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等主管部门的关心、扶持和技术指导下,该合作社将强化岗位人员培训,确保试生产成功和生产运营走上正轨,积极探索绿茶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工艺水平。
同时,随着合作社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实力增强,将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寻求技术支持,创建自主品牌和系列产品,走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2.2.4 市场优势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贬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茶叶销售市场呈稳步上升之势。
我县因得天独厚的“富硒”自然生态条件,生产的茶产品品质好,多年来一直畅销省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5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1.2.5 实施地点该项目拟定选址在汉阴县双坪镇笔架村境内,选择地势平坦,地质地理地形条件好,水源水质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低产茶园、老茶园,实施改树、改土、改园、改管建设,使改造后的茶园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以利于合作社产业的长期发展。
3.2 项目规模本项目共实施改造中低产茶园1000 亩1.6项目实施内容及资金来源1.2.6 实施内容本项目所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项目,按照全面规划,统一标准原则,对低老茶园实行改土、改园、改树、改管相结合改造以树冠为中心,土壤改良为重点,其他综合技术措施为辅助。
力求做到发展一批高质量的新茶园,改造一批可望高产茶园,淘汰一批不堪改造的茶园。
2.1.3 、清园除草方法有两种:人工锄草:用锄头或镰刀除去茶园内的全部杂草和杂树,集中堆积成肥,腐熟后可回施茶园。
化学除草( 除草剂) ,主要采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种类可采用草甘膦150-200 毫升/亩,百草枯100—150 毫升/亩。
2.、园土改良耕锄。
方法:全园深耕30-40 厘米,同时清除草根、树根和石块。
砌坎保土。
一般实行挖茶行内土砌外沿,形成宽幅或窄幅梯级茶园。
达到“三保”。
即保土、保肥、保水。
抽槽:方法:在条行的两边抽槽换土,要求表土翻入一层,下层土翻出地表,促使风化熟化,槽沟深50-60 厘米,宽40-50 厘米。
3.改树更新树冠:主要采用采用台刈,抽刈和重修剪。
台刈:对象严重衰老茶树。
方法:距地面 5 厘米处剪去以上部的老抽刈:对象衰老和半衰老茶树,改造时,剪除地上部分粗老枝,保留更新枝,更新枝在30 厘米处修剪。
重修剪:对象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这种茶树一般树龄不大。
修剪度剪去30-40 厘米处以上的枝或者剪去茶树二分之一部分。
更新根系。
要点:一是深耕,耕层深度30—40 厘米;二是抽槽换土,槽深50-60 厘米,槽宽40-50 厘米,上下土壤要求交换。
补苗:对象是缺株少行严重的茶园,茶园茶树数量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茶园补苗最剪好是2—3 年幼树。
4.1.4 增施基肥低产茶园、老茶园树体改造后,经受一定创伤,以及新梢萌发,根系再生和土壤改良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加以保证,才能达到目的。
因此,低产茶园、老茶园改造必须结合深耕、改土等措施重施有机复合肥,适当配施氮、磷、钾等化学肥。
肥料施量:改造后茶园施厩肥或沤肥40—50 担/亩,或磷肥100-500 千克/亩,并在新枝萌发后,根据茶季进行间隙施用氮肥。
4.1.5 改造管理增施肥料:茶树经台刈、重修剪后,重新萌发新枝,形成树冠,需补充更多的营养成份。
更新复壮茶树连续三年内重施有机肥,施饼肥150 千无/亩年。
适时修剪:重修剪、台刈后,当年茶树可达50—60 厘米,为枝距地面40 厘米时定型修剪,以后每年提高10—15 厘米修剪,至到树冠高达60 厘米,幅度达75 厘米正式投产。
采摘。
改造后的茶树,当年原则不实行采摘, 2 年实行打头轻采,以养为重。
病虫防治:更新改造后的茶树,新生枝叶特别繁茂,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必须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1.7 项目建设的投资概算项目实施总投资36 万元。
其中:1、茶叶种植苗购买60 万株,合计24 万元(包括运费);2、人工工资 6 万元;3、技术培训 1 万元;4、台刈(修剪)机械 2 万元;5、肥料、农药 3 万元。
4.资金来源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 万元;自筹 6 万元。
1.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整体实施进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是对项目整体实施进行规划,进行实施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2015 年9 月20 日——10 月20 日);第二阶段为具体实施阶段,对笔架村境内的1000 亩低产茶园实施改造工作(2015 年10 月20 日——2016 年3 月20 日);第三阶段为项目验收阶段,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技术总结,财务决算及项目总结(2016 年3 月20——3 月30 日)。
1.9项目绩效目标1.2.7 经济效益按照项目设计年产量 2.5 万公斤计算,此次项目改造1000 亩茶园,正常投产后可极大提高茶叶单位亩产数量,达到平均亩产干茶25 公斤。
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和实际生产能力,平均亩产特级芽茶 3 公斤,一级茶8 公斤,普通绿茶14 公斤,实际年产量将达到 2.5 万公斤,年产值预计可达300 万元,为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提供重要保障。
6.2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周边多个村镇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茶园可雇用当地农户进行管理,按照每户管理10 亩茶园计算,1000 亩茶园可带动40 户农户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产茶量的上升还可增加运输量,在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方面,也可相应带动增长,在实现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6.3 生态效益茶园改造后的山坡,整体植被将得到保护,生态系统将日趋完善,可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生态环保工程,也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
1.10保障措施1.2.8 技术措施1、加强项目实施科技培训力度,提高重点技能项目管理水平及项目实施人员的扶术水平,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2、茶苗引进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引种检测病虫害及成活率测定等措施;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综合科技配套措施,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如期完成项目工程;4、重点施工技术责任到人,目标明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增产增收。
7.2 组织措施在茶园改造项目实施中,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实施低产茶园改造项目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各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具体分工,各环节责任具体逐一落实,促使整个项目顺利实施,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建设预期的目标。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