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于长远,立足在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向前,通过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取得农村建设可喜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限制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措施,完善农村规划建设方案,大力引导资金施与农村建设,并改变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的方式,树立群众主人翁责任人感,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就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一切以群众得到实惠为目标,着力建设农民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到位、环境优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加强农村集镇管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营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

河南省方城县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壮大产业支撑、强化示范引导、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和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实施公共财政倾斜,进一步加大配套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结合当前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道路建设等,重点抓好居民自来水供给、道路硬化以及群众文体、医疗场所的建设,以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受一定的限制和制约,阻碍着新农村建设
的步伐,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农村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和指导。

1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规划建设思想意识浅薄
一些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建设还不够重视,还存在“重城轻乡”的严重思想,没有把贯彻国家提出的“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决策落实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上去,缺乏实质性的实施措施。

而村委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思想意识更加浅薄,农村无序建设现象严重,其后果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又破坏了生态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层干部只是片面的把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理解成为了村庄的村貌建设,拆旧房建新房等简单建筑行为即被认为是农村规划建设。

2.2 缺乏有力的长期规划建设投入机制
随着我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加大投入力度,农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环境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是,总体上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还较低,建设水平还远达不到农村发展所需。

由于农村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县财政收入,一些旧的设施因后期资金不到位或新的建设资金投入困难而出现建设停滞,长期的缺乏资金投入缺乏机制,而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在财政短缺时表现出政府机构“力不从心”后果。

2.3 新农村规划建设资金匮乏
乡镇政府通常把派发或争取过来的农业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种植
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扶持,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则一直被延后。

政府政策支持和建设资金的匮乏,再加上农民增收缓慢,依然制约着规划建设的开展。

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经济效益仍然达不到较高水平,这些因素从根本上限制着农村发展,多数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规划建设经费缺乏,影响农村规划编制的启动和规划建设后期顺利开展。

2.4 缺乏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建设
传统的农村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缺乏群众的有效参与,规划不能体现群众普遍愿望,即使有群众参与的村庄规划项目,也仅是被动的参与,只限制在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低层次上。

这种初级阶段的群众参与,参与范围小、深度不够,涉及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的深层次问题较少,甚至没有;群众参与建设的方式多为规划成果展示、问卷调查或意向性选择,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辅助手段,而没有真正体现协调和平衡的作用。

2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措施
进行农村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村庄周边地形制约,而且还受辖区内原有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影响,只有把农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合理统筹整体发展。

从我县
地域资源经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生态和经济效益,依照科学设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促进农村全方位发展的战略方案,贯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现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发展。

2.2 完善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因地制宜、科学界定、分类指导的制定出各地建筑和建设标准,防止千篇一律和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根据实地考察,在具体实施中,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切实考虑农民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

只有建立和完善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规划方案,才能引领新农村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2.3大力引导资金施与农村建设
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应引导立足长远,从社会各个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避免盲目建设和急于求成,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决策水平,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政策,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立于首位,大力引导资金用于农村建设,并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对于破坏农村建设、违背农民意愿的规划应坚决制止杜绝。

2.4 改变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的方式
农民是农村规划建设的主体,只有让农民掌握一定的决定权参与到村庄规划和建设中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问题。

必须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提高农民决策参与度,增加农
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我县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的一项战略规划,各乡镇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计划、狠抓落实,将农村建设与各经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和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等新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0年初,我县已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计划把全县557个行政村3338个自然村整合为270个中心社区(村),并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参考文献
[1] 李痛山,陈明星. 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 城乡建设,2008,(5)
[2] 沈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j]. 淮阴市范学院
教育科学论坛,2007,(2)
[3] 洪音. 新农村规划建设要突出农村特点[j]. 城乡建设,2008,(5)
[4] 施利红. 谈心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 科
技资讯,2008,(6)
第一作者:丁一(1984-),男,汉族,河南省方城县,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