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测试技术第三章资料

半导体测试技术第三章资料


STM发明历史
亨利克.罗雷尔 Heinrich Rohrer
杰德.宾尼 Gerd Binning
1982年于IBM实验室发明了首台STM 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基本工作原理
量子隧道效应
针尖
样品 平行金属板间的隧道效应
STM: 是利用隧道电流对距离的敏感 来设计的,通过采集针尖和样 品表面原子间的隧道电流来表 征材料的表面形貌的
据在样品和探针尖之间电子云是电子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的结果,这是其波动性质决定的。导体的电子是”弥散” 的,故有一定的几率位于表面边界之外,电子云的密度 随距离的增加而指数式地衰减。这样,通过电子云的电 子流就会在表面和探针间的距离变化极为灵敏。探针在 表面上扫描时,有一套反馈装置去感受到这一电子流 (叫做隧穿电流),并据此使探针尖保持在表面原子的 恒定高度上。探针尖即以这种方式描过表面的轮廓。读 出的针尖运动情况经计算机处理后,或在银幕上显示出 来,或由绘图机表示出来。使针尖以一系列平行线段的 方式扫描,使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表面图像。
可在各种气氛(真空、空气以及特殊 的气氛)和下进行,工作温度可变
STM的适用范围
探测导电(导体)或弱导电 (半导体)的样品
可以通过镀金膜来探测不导电的样品
缺陷: (1) 金膜掩盖样品表面的本征特性 (2) 若金膜不平整得不到样品表面 的真实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AFM)
z 原理 z 设备 z 应用
AFM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扫描探针表征
(Scan Probe Characterization)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 Scan Probe Microscope(SPM)
•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 磁力显微镜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 (MFM) •…………
STM 结构及原理(电子云概念)
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Ro与样品表面相关的参数; ∆Z有0.1nm的变化; ∆ IT即有数量级的变化
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 极细探针与研究物质作为两个探极。
扫描方式
恒高模式
恒流模式
• •
恒电流模式:适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 恒高度模式:扫描速度快,减少噪音等,不能用于观察表面起伏大于 1nm 的样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隧道针尖
• STM技术中的主要问 题。 • 钨针尖的制备:电化 学腐蚀方法:NaOH • 铂铱合金针尖的制备: • 机械成形法:剪切法 • 针尖的保存。
STM针尖的制备
铂铱丝
三. 应用
• 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STM研究: • 研究表面上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 • 物理例如:晶体生长过程、表面物质沉积 过程。 • 表面化学反应。
压电陶瓷步进马达扫描控制器:
• 压电现象:某种晶体机械力—形变——电 场——x,y,z扫描控制器件。 • 压电陶瓷材料
二.实验操作
• 一.针尖的制作: • 二.针尖的安装: • 三.实验设置:扫描模式、扫描范围、隧道 电流、偏置电压、反馈电压、放大、增益。 • 四.逼近隧道区(隧道电流) • 五.扫描:观察图象、调整电流、偏压等。
隧道电流对距离非常敏感
• 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 • 极细探针与研究物质作为两个探极。 • 隧道电流:
1 I ∞ V b exp( − A φ 2 s )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如何工作的?
工作原理——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
Z<1nm IT ∝V·e-K0Z Z:间隔距离 V:偏压
STM的工作原理:是电子的隧道贯穿,电子云占
显微镜的发展史
第一代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极限分辨率是200纳米。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分辨率0.2nm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分辨率6-10n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分辨率达到0.01纳米
• 1.在恒电流模式下,样品表面微粒之间的沟 槽不能够准确探测。恒高模式下,需采用 非常尖锐的探针。 • 2.样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
STM扫描图像处理
光栅三维图像
用STM得到的形貌图
点缺陷
高序石墨
碘原子
通过STM实现原子操控
Fe-circle on the surface of Cu
Xe-IBM
振动隔绝系统
• 工作针尖与样品间距小于1nm.隧道电流与 间距成指数关系。 • 恒流模式中,表面起伏通常为0.01nm,振动 引起小于0.001nm. • STM减震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低频:1-100HZ • 防振:1.提高仪器的固有振动频率. • 2.使用振动阻尼系统。
减震系统:
• 减震考虑:1-100HZ之间的振动。 • 提高系统固有振动频率。 • 橡胶缓冲垫、弹簧悬挂、磁性涡流阻尼。
远场显微镜 近场显微镜
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第三代显微镜:扫描探针 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MFM)
……
§1.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z 原理 z 操作 z 应用
扫描遂道显微镜(STM)独特优 点:
1.具有原子高分辩率。 2.可实时得到在实空间中表面的三维图象;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 作;甚至水中。对样品无损。 • 5.可得到表面电子结构的信息。(配合扫描 隧道谱)。 • • • •
STM的局限性与发展
原子力显微镜: 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呈现样品的表面特性。
AFM的工作原理
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中,是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 之间相互作用力,来呈现待测物的表面之物理特性。
接触
间歇接触
非接触
AFM 的类型
AFM扫描方式
AFM的优点:并不像STM那样只局限于探测导电的样 品,它也可用于非导电的样品,尤其是可探测生物样品。 用AFM得到的形貌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