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 A.马克思 B.孔德研究社会的科学C.斯宾塞D.韦伯P422.“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D )P267A.科学技术B.理论知识C.信息技术信息社会论D.专业与技术人员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P39A.斯宾塞B.涂尔干社会事实C.韦伯社会行动D.孔德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 )A.1982年B.1983年C.1981年D.1984年5.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B )A.哥伦比亚学派B.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牛津学派6.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 C ) P60A.整体性特征B.综合性特征C.实证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7.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对获得新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D )A.父亲的职业B.本人第一个职业C.现职业D.本人受教育水平8.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 A ) P89A.文化交流B.文化濡化C.文化交往D.文化比较9.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 )P87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结构D.文化特质10.“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B ) P86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11.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 ) P117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2.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 A ) P87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3.相距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 )P122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4.职业学校教育属于( ) P95 预期社会化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5.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A.0—10人B.0—20人C.0—30人D.0—40人16.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 )A.股份制公司B.公共部门C.政府D.第三部门17.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B )A.利润最大化B.非营利性C.提供公共物品D.有组织性18.教育制度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 B )P161 建立未来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社会控制A.社会化B.缩小收入差距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1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 P191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服务业发展20.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P144A.消费者协会B.看热闹的人群C.工会组织的旅游团D.训练的军队士兵21.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P176A.社会化B.社会保障C.社会控制D.经济生活22.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是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层理论流派中的( )P214A.进化论B.冲突论C.功能论D.交换论23.“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 )P152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B.组织与环境C.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D.组织制度与社会文化24.社会制度起源于( )A.民俗民德B.立法的制度C.人类的需要D.统治者的需要25.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A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C.创新D.反叛26.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P181A.工业化水平高B.精神生活丰富C.人口集中度高D.全面的有机组合27.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 C )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C.水平流动D.代际流动28.“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A )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29.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称之为( D )A.暴乱B.暴动C.骚乱D.恐怖主义30.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 A )A.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B.对其成员有明确的角色规定C.有一定的权威体系D.组织规模比较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A.宏观控制B.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消极性控制E.法律控制32.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P35-36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阶级斗争的需要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3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ABCDE ) P262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C.意识形态的改变D.自然灾害E.环境破坏34.社会现代化包括( )P264-265A.工业化B.城市化C.民主化D.社会结构分化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管理科层化、人的现代化35.从身分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 )A.人的解放B.法治取代人治C.自由流动取代身分限制D.用先赋资格取代自致资格E.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社会风险37.社区发展P184社区发展是指在城乡基层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和策略。
38.社会结构P77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9.社会P76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40.江村经济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家庭结构的类型。
P135-1371.核心家庭:一般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3.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4.其他家庭:是指一些不完全的家庭,如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等。
42.简述现代化的特征。
P265-2661.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2.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3.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包括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43.简述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P227偏差行为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各种偏差行为大量出现,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44.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45.简述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的含义。
P208-209、P2121.阶层指的是这样一些集团,它们因为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领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2.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3.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不均等分配,社会分层包含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流动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阐述社会学的功能。
P62-63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2.解释性功能: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3.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4.规范性功能:社会学研究还应在回答“将会怎么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二、教育功能:1.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1.建立规范;2.提供模式;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思想、旧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47.联系实际阐述社会网络的涵义、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P125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特征:1.普遍性。
人与人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网缘等重重社会网络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2.多重性。
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本质,是多重性的。
3.滚珠性。
社会网络并不是单纯的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存在,还有许多个人关系的外延。
4.多向性。
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你来我往,互动的媒介和符号各异,是多向性的。
5.隐蔽性。
社会网络是可感知的,但却是看不到的,无形的。
作用:社会网络对于个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个人在其中获得各种信息、获得各种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物质上的资源。
社会网络影响到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这个社会实际上充满了各种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