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建筑史

日本建筑史


和式、唐式、天竺式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建筑的形式亦不例 外,尤其是中世纪的日本建筑。其可分为三大样式, 即和式建筑、唐式建筑、及天竺式建筑。而其中所谓 的唐式建筑即是源于中国宋元一带的建筑样式。而宋 元文化中又以禅宗对日本的中世文化影响最大故唐式 建筑又称禅宗式建筑。此时中国文化的传入不但丰富 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筑文化迈入一个新 纪元。也使日本的各种艺术表现不论是建筑,庭园, 传统茶道,甚至是能剧的表现都充斥着高度禅意,创 造了一个寂静且充满冥想的空间,使人心更加的清澈, 单纯。
日本建筑史
------made by 奥伯莱恩

日本建筑没有奔放。中国建筑那样的雄伟壮 丽,气象阔大:也没有朝鲜建筑那样的豪放粗犷、 刚强奔放。它以洗练简约,优雅洒脱见长。
日本的匠师是使用各种天然材料的能手,他们对自然 材料潜在美的认识能力,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竹、木、 草、树皮、泥土和毛石,不仅合理地使用于结构和构造, 发挥物理上的特性,而且充分展现它们质料和色泽的美。 竹节、木纹、石理(石头的纹理),经过匠师们精心的安 排,都以纯素的形式交汇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建筑特有的魅力。世界各 国的民间建筑大都重视利用自然材料的美,但比之日本建 筑都有所不及。日本匠师们在重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建筑 中也不忘他们的这个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中是更其少见的。
佛寺建筑
• 佛教在6世纪中叶传到日本,当时正值日 本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6世纪末和 7~8两个世纪,为巩固封建制度、建立统一 的国家和中央集权的帝制,日本大量吸收中 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 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主要特征:一,梁 架系统;二,总平面的布局形制;三,主要 的建筑类型,大殿和塔等。
• •
北野神社
北野神社
• 7世纪后,中国的佛教建筑经朝鲜而传入日本, 渐渐影响到神社建筑,使它的形状和式样都起了 大变化。正殿汲取了佛寺的特点 连鸟居的柱子也 有了侧脚,横梁两端起翘,甚至使用斗拱。 • 京都的北野神社大殿是新形制的最早体现者 之一。它初建于947年,经过几度重建,现有的 建筑物是1607年的,但基本格局仍然保持初建时 的面目。
都城与宫殿
• 中国的影响显然可见,日本的中央政权 巩固之后,与七世纪中叶建造了 新都城,难 波金(今大板)。难波京的平面是方格形的, 宫城正门叫朱门,无疑是仿中国的长安城。 后来出现了“条坊制”。
平城京--今奈良
平城京--今奈良

7世纪之前,日本的都城都是随着天皇所在地而变换的。但是随着律令制度的 完善,与唐朝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大和朝廷深切感受到唐朝巨大的都城可以有效地显 示国威,于是着手建造自己最初的大都城。694年建成的藤原京(位于奈良县橿原市), 因为土地不够宽广,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所以在仅仅16年后的710年,元明 天皇便迁都平城京。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32町),南北约 4.7km(36町),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这个矩形的城内,不论东西南北, 每隔4町就有大路相通,犹如棋盘一样。城北的正中,有向南占地8町见方的“大内里” (平城宫),皇宫和役所就在其中。此外城中还有贵族和役人的住所、大寺院、庶民 住的盖有茅草的屋子和稻田。都城设有东西两个市场,使用货币“和铜开弥”交易各 种物品。估计当时城中的人口约有10万人(全盛时估计有20万人)。其中高级贵族约 100人,中级役人约600人,可见绝大多数还是奴婢、手工业者、农民和从地方征用来 的壮丁。役所、贵族的宅邸、寺院等建筑物,有着红色的柱子、雪白的墙壁,屋顶则 盖有瓦。

平安京--今京都
平安京--今京都
• 日本8世纪的都城平城京和8世纪末、9世纪以降的都城平安京,其形 制、布局皆模仿中国唐代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尤其以对长安城的模仿更为 显著。在整体规划布局上仿照当时的唐朝京师长安的东西对称布置,而坊 市的模数大小则与唐朝东都洛阳类似。中轴线朱雀大路依照长安的朱雀大 街,将平安京分为左京、右京(东侧是左京、西侧是右京)两个部分,右 京称作长安,左京称作洛阳。平安京的宫城(平安宫)位于京城北部的中 央,相当于唐长安城宫城和皇城的结合体,而宫城内的内裹和大极殿则相 当于长安的宫城(太极宫)和太极殿。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 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街道纵横,对称相交,是一座棋盘式 的美丽城市。由于右京所处的地区多沼泽,因而逐渐荒废,城市的主要发 展集中在左京。贵族住宅区密集于左京北部,贫民则开始居住在超越平安 京东限的鸭川川边,引发了向东扩展的趋势。980年,朱雀大路南端的罗 城门(罗生门)倒塌,之后并没再重建。

京都御所占地总面积912000平方米,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京都御所花 园在内里,内里是天皇及家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位于整个地块的中心偏北, 以土木墙围合,东有建春门,南有建礼门,北有朔平门,西有皇后门、清所 门、宜秋门。内里以建筑为主,最重要的紫宸殿区,是天皇即位、接受朝贺 的地方。另外皇后居住办公的地方,被称为皇后御常御殿区。另外,还有两 个天皇日常办公的地方及册立太子举行仪式的地方。
严岛神社
严岛神社
• 严岛神社是一座创建于593年前后,位于日本广岛县 廿日市境内严岛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本古传说中 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 • 严岛神社修筑于濑户内海海滨的潮间带上,神社前方 立于海中的大型鸟居(日式牌楼)是被称为“日本三景” 之一的严岛境内最知名的地标。 • 严岛神社除了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 国宝之外,神社内也收藏了许多国宝级的物品,并且在 1996年时与神社后方弥山上的原始林区并列于世界遗产名 单中(其中神社属世界文化遗产,而弥山则为世界自然遗 产)。
府邸和住宅
• 古代和中世纪的日本府邸主要有四类。 一类是8—11世纪上层贵族府邸的“寝殿 造”。一类是16—17世纪武士豪绅府邸的 “书院造”。这两类之间有一个过渡型制, 叫“主殿造”,17世纪之后,又产生了一种 “数寄屋风”的书院造。
寝殿造
• 寝殿造如同平等院凤凰堂,中国建筑的影响 很明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不取内院 式。中央有一幢正屋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 对、西对,其间连接的游廊叫渡殿。更复杂一点 的,在厢房前再伸出叫中廊的游廊,连接池沼岸 边的亭阁,或是钓殿,或是泉殿。中廊的中段有 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中门,是主要的门户。寝 殿造有对称轴线而不严谨,左边或者右边可以多 一些建筑或者少一些。
伊势神宫 --いせ じんぐう
伊势神宫
•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天孙降临之后,天皇将天照大神祀于宫中,直至 崇神天皇畏惧神威,而将之迁出别祭。垂仁天皇(纪元前69年-70年?!)皇女 倭姬命为寻求令天照大御神镇座之地而遍旅国中。倭姬命自倭国,顺次移经 丹波国、倭国、纪乃国、吉备国、倭国、大和国、伊贺国、淡海国、美浓国、 尾张国、伊势国等地。在伊势国内,天照大神诏:“是神风伊势国,则常世 之浪归国也,傍国可怜国也,欲居是国。”遂于现今五十铃川畔以五十铃宫 之名镇座。移动之间,暂时镇座之处被称作元伊势。然而此乃根据记纪神话 典籍之纪录,并无考古学资料之佐证。 此外,外宫以雄略22年7月自丹波(丹后)比沼山顶迁至伊势山田为起源。 不过记纪并未纪录外宫迁座之事。 神宫由内宫和外宫两大部分组成。正殿居内宫中心,是日本古建筑格式 之一的“神明造”的典型例子。平面矩形,长边入口,挖土立柱,山墙上有 山花中柱,悬山式曹屋顶,屋面呈直线形。从外宫至内宫有数道栅栏和围墙 围绕,形成层层空间。外墙四方设有鸟居。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 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 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 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 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 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 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 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
民族化和世俗化
日本的佛教建筑到10世纪中叶之后发生了 重要的变化:形成了民族的建筑特色;以及世 俗化了。 佛教建筑的地方化是它的民族化的主要内 容。寺院同邸宅别业相结合,引进的中国式样 也就不能维持了。
凤凰堂
凤凰堂
• 平等院凤凰堂(Hoodo Pavilion of The Byodo-in,1053年)始建于平安时代。其采用“寝 殿式”的型制,堂内供阿弥陀佛坐像。此堂三面环水,朝东,其殿的平面似凤凰飞翔之状,故此 名曰凤凰堂。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凤翅,后廊是凤尾,变化多端。正殿面阔3间。为10.3米, 进深两间,为7.9米。正殿重檐歇山屋顶。四周加一卷围廊,廊顶成为正殿的腰檐,中间升高, 将正门突出,造成形体上的多变。正殿的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楼阁, 显得富丽豪华。在正殿正脊两端各置一铜铸的金凤凰。门上和檐下缀有诸多铜饰,大都为镀金铜 具。堂的内部装有极其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还用金箔、珠玉、螺钿、髹漆、金属透雕等多种多样 工艺装饰。殿中央佛像顶上悬挂着华丽的大天盖。几乎所有斗拱、内柱、天花彩绘宝相花、唐草 连珠等。四面门和壁上画有佛经故事,如极乐净土图画等,四壁均雕刻着神采飞扬的菩萨像。藻 井底子和佛像须弥座都嵌有螺钿。从整个凤凰堂的构建和内部的装饰来看,它是在日本建筑史上 最杰出的建筑物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凤凰堂可说是集绘画、建 筑、工艺与雕刻等艺术国宝于一堂之作,在‘木造天盖、云中菩萨供奉像、凤凰金铜像、梵钟与 壁画’等稀有国宝级文物与“平等院”自身的历史价值条件下,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 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在现今流通的10日元硬币 与10000日元纸钞背后,更可见“凤凰堂”图案,代表着此处对大和民族的重要意涵。

神社建筑

神社建筑很典型地表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 • 早在6世纪以前,奴隶制时代,日本开始流行自然神教,是一 种泛神崇拜,称为神道教,它的主流是神教神教。神社神道以天 照大神(即太阳女神)为主神,奉行政教合一,认为从第一代神 武天皇起,历代天皇都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他们的统治权不可争 辩。 • 古代神社,同世界各地早期的大多数宗教建筑物一样,模仿 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因为在观念上,神社是神灵的住宅, 而神灵的起居,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比拟;在建筑上, 当时还远远没有达到为神社别创一种特殊的形制的水平。但一经 定性,惰性就很大,为尊敬神灵和绵远久长的渊源,这些神社虽 然千百年来屡经翻修重建,仍然基本保持古老的原装,和中国式 的庙宇相近。这些古代神社的形制大同小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