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巧养生

二十四节气巧养生

二十四节气巧养生立春篇【立春养生】养阳护肝有助生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字有开始的意思,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春季,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时间变长,天气也开始暖和了。

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也到水面上游动了。

>>起居上要做到夜卧早起。

>>春气通于肝气,春季正养肝护阳。

>>切忌忧思恼怒,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的心境。

>>饮食方面应尽量少酸多甜,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避免过度耗损,要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宜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多参加室外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使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是天地之气,一年四季都有,以春季最常见,它是春天的主气。

但《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

风邪极少单独存在,与寒同行称为“风寒”,与热同行称为“风热”,与湿同行称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

立春时节,寒气逼人,多以风寒存在,所以民间有“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怎样躲避风邪袭击?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延寿经》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

”人脑后面有三个穴位,两个风池穴,一个风府穴。

中医上有“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

经常梳头,能刺激这几大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梳头方法:将头发散开,用梳子先梳理散乱的发端,然后用梳子慢慢旋转着梳拢。

开始时,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要用全头梳,就是从发际梳到颈后的发根处。

之后,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

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反方向梳理。

对于头发稀疏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发际慢慢梳到后发际,边梳边按摩头皮。

梳头时,身体可以稍稍往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用力均匀,不要过猛,速度应均匀缓慢。

梳头时,每个部位重复5~6次,整个头发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最为适宜。

立春养生从伸懒腰开始怎样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是伸懒腰,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

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

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还可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红酒菠菜痔疮拜拜春天刚到,痔疮就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弄得患者很是“坐立难安”。

痔疮,是由于肠胃内热蓄积所引发的,所以首要任务是扫除肠胃里的积热,让肠胃保持轻松顺畅。

怎么清热?菠菜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

《黄帝内经》说“天人相应”,多吃时令菜,养生效果更佳。

菠菜对于痔疮的治疗,《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

”《本草求真》中说“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

”而菠菜之所以具有这些功效,是因为其性凉味甘,归入肠、胃经,活血补血、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菠菜红酒饮:将清洗后的菠菜切段放入容器中,倒入适量红酒(没过菠菜),密封浸泡数小时,就可以将红酒倒出来饮用了。

菠菜每隔三四天更换一次,以保鲜嫩营养。

容器里的红酒会越喝越少,也要不断添加。

泡好后,晚上睡觉前喝10毫升左右,不仅能减轻灼痛感,还有助于睡眠,一举两得!但需注意的是,红酒也属酒类,过量饮用易使病情加重。

对于上班族来说,提肛运动再适合不过了。

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用力夹紧,舌抵上腭,用鼻慢慢吸气,同时将肛门提起,包括会阴部。

停顿5秒后,缓缓呼气,并放松肛门。

重复10~20次。

饮食要健康。

辣椒、姜、蒜、酒类等辛辣刺激性和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少吃或不吃。

凡事在于“坚持”二字,如果能坚持下去,您一定能享受一个明媚的春天。

【养生药膳】清火锦囊调和阴阳立春开始,气候变暖,自然界阳气萌生由弱转强,阴气由盛转衰乃至消失。

阳气与阴气交战激烈,所以气候变化无常,乍寒乍暖,时晴时雨。

外界大气候,身体小舞台。

中医认为,二月是冬春气候的过渡期,和自然界一样,体内阳气随着春暖开始苏醒,渐成主角,如遇到外界气温骤升、阳气大盛,体内外阳气交织,易导致身体积热,“火”气大盛,随时清火,调和阴阳是本月养生重点。

“上火”的症状为头晕、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疼痛、有口气、脸上长痘,而且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小便发黄、便秘。

同时,体内的火可以引来外感,患感冒、肺炎、流脑的几率增加。

清火锦囊:>>嗓音干哑:饮淡盐水、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嫩丝瓜捣烂挤汁,含漱;醋加等量水漱口可减轻疼痛。

>>口干舌燥:百合、杏仁和粳米同煮,到粥成时,加入梨丁、枇杷丁,拌少许蜂蜜服用。

>>脸上长痘: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后榨汁饮用,每日1次;红萝卜、芹菜、洋葱榨汁,都有清热、解毒、祛火的作用。

【养生医嘱】立春是标志春天到了,因为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人们在起居上可能容易大意,从而给身心带来伤害,那立春后该注意哪些方面呢?【立春后要养肝护脾】春天属木,肝气旺。

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因此每年立春后,容易焦虑、睡眠不好。

所以春季应重视调肝养心,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可以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身心健康。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立春后要注意保暖】立春代表温暖的来临,但初春还是比较冷的,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

这时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立春过后,不宜马上减去棉服,最宜下厚上薄。

春季风邪易侵袭人体,头、肩、背、肘等处易受风而疼痛,这些部位的保暖很重要。

【宜食辛甘发散之品】立春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所以在饮食上可选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

春季肝旺之时,少吃酸的食物,适当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夜卧早起舒展形体】春天人体气血需舒通条达,要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晚一点,但早上要早点起来,舒展肢体,多去室外活动,走出冬眠状态,有助于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通神好药】春食花椒除湿散寒立春以后,炒菜时多放一些花椒,不仅能够温阳驱寒,还能杀菌防病,增强免疫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花椒性温,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春季适度食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春季是流行病的多发季节,花椒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春季雨水较多,脾胃虚弱的人易受湿邪困扰,导致消化不良。

花椒温中除湿,尤其是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者更应吃点花椒,寒性痛经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可适当吃点花椒。

炒菜时用花椒来炝锅,也可用花椒面来代替,做各种肉类、鱼类煲汤时,加入十几粒花椒,可以有效消除异味。

但花椒性热,容易上火的朋友应适量食用,孕妇多食会损伤胎气。

哺乳期的妈妈更应少吃,因为花椒有回乳的作用,食用后易导致断乳。

雨水篇【雨水养生】“雨水”――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了。

早春“捂捂”初春阳气渐生,万物复苏,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阴气未尽,“料峭春寒”和“倒春寒”较多出现,人体皮肤腠理已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邪,所以“春捂”有一定道理。

春捂的重点是下半身――腿和脚。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我们,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该多穿一些,上身可以少穿一些。

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除穿衣保暖外,不要过早摘掉帽子、围巾;出汗后不要猛脱衣服,以免风邪入侵体内;洗完头发应及时吹干,湿气停留在头部,易由表及里深入脑内,引发头痛,如再碰上凉风吹袭,“偏头痛”在所难免。

“春捂”是防寒保暖的必要工作,最好的方法还是多去散步和进行一些肢体锻炼,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才能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养生建议】“雨水”季节,阳气生发正当时,气候由寒变暖,积累了一个冬天的火热之气开始散发出来,很多人会出现喉咙肿痛、痰黄气喘、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这大都属于心肺火毒壅盛的表现。

排毒通经络肘窝是个经络密集的部位,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通过,这个部位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用“朱砂掌”在肘窝连续拍打5~10分钟,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反应物,颜色越深代表问题越严重。

每周10分钟,就可以帮您打通经络、排除毒素。

调养脾胃“雨水”时节空气湿润,不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调养脾胃首当其冲。

中医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

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保持肝气调和顺畅,饮食上要保持均衡。

同时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多吃新鲜蔬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

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少食生冷之物,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养阳养脾胃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在雨水至惊蛰期间可于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做下列运动,以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

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作用。

>>仙人揉腹:用手来回擦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