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青藏地区一、单选题1.青藏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主体是()A.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2.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经济因素3.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的代表建筑及主要材料组合正确的是()A.平顶碉房——木料B.帐篷——牛毛毡C.平顶碉房——石块D.帐篷——丝绸4.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D.有“世界屋脊”之称5.在高寒环境条件下生活的牦牛所在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许多藏族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①海拔较高②藏族人爱化妆③日照强④天生丽质⑤空气稀薄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7.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B.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C.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D.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8.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9.青藏地区的居民经常食用的食品有()A.面食和大米B.鱼类和猪肉C.牛羊肉和乳制品D.水果和蔬菜10.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源头在(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1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的叙述是(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12.导致我国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13.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造成的直接影响是()①草场严重退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全球气候变暖④冰川融化加快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④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15.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B.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C.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16.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17.下列语句中,描写青藏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1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地区“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和林业”,造成其农业这一特点的原因是()A.处于高纬度地区B.地形以平原为主C.地势高,气候高寒D.少数民族聚居地19.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B.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C.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显著D.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20.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二、非选择题21.去年暑假小泉完成了一次“高原之旅”,读图,回答问题。
(1)暑假,小泉在青藏高原感受到那里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
这和他家乡成都气候特征迥异,成都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小泉在西藏品尝了当地喜凉粮食作物_________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美食糌粑、酥油茶等。
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发展喜凉作物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至少两方面)(3)在西藏游玩藏传佛教圣地后,小泉登上火车准备到旅游终点站青海省的行政中心A_________市。
途中见到“高原之舟”—_________,并发现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存在草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物锐减等环境问题。
为治理此环境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1条)22.读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省级行政区: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铁路:E._________。
(2)山脉①_________,它的北侧地形区是_________。
(3)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B.长期种地不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2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字母代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山脉或山峰的名称:①__________山④__________山⑤__________峰24.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和_______省。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与_______(国家名)的边境上。
(3)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为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湖面海拔约为-155米,计算得出我国陆地相对高度最大可达_______米。
(4)_______是西藏自治区首府。
(5)______________谷地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青藏地区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主体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2.【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3.【答案】C【解析】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青稞、豌豆、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青藏地区的人民爱喝青稞酒,住居帐篷,在农区和城镇多见碉房,以石头为原料搭建。
4.【答案】B【解析】干旱不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5.【答案】D【解析】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6.【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故小朋友的脸上易出现“高原红”。
7.【答案】B【解析】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动物有牦牛和藏羚羊等。
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我国的四大区域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类型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农业类型看,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色的河谷农业。
9.【答案】C【解析】本区最主要的产业部门是畜牧业,所以其食品与畜牧业有关。
10.【答案】C【解析】“三江”源头在青藏高原。
11.【答案】D【解析】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径流量会减小,长度也会变短;这里资源稀少,破坏后很难恢复原貌。
12.【答案】A【解析】导致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13.【答案】B【解析】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加速了这里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4.【答案】C【解析】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
由于高寒,地表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自然景观,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太阳能十分丰富,由于海拔高,城镇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而地热资源是因为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与高寒无关。
15.【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光照强、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平原地区的人来说,有可能不适应,我们要准备好防晒品、氧气袋、防寒衣等;藏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恢复时间要很长,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不要乱丢生活垃圾,所以应该纠正的是C项“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16.【答案】B【解析】三江源地区虽然降水不丰富,但是有丰富的雪山和冰川融水作为水源,再加上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使得这里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
17.【答案】B【解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
18.【答案】C【解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19.【答案】A【解析】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西北地区由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众多分界山脉组成,所以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的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20.【答案】B【解析】三江源所在地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该地区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低,降水较少。
21.【答案】(1)高寒高温多雨温暖湿润(2)青稞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3)西宁牦牛退耕还草(林)、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解析】(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成都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