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示:提出猜想的方向:1.只含生成物;2.含生成 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
挑战自己:
同学们自己分组讨论,自己选用试剂分别印证猜 想一,猜想二,猜想三成立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 象。看下谁想的方法比较多。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一(NaCl) 被检验物 所加入试剂 质及离子 实验现象 ①不变色(紫色) ②pH=7
①紫色石蕊 NaCl
②PH试纸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NaCl和HCl) 被检验物 所加入试剂 质及离子 实验现象 ①变红色 ②pH<7 ③产生气体 ④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盐酸 H+
①紫色石蕊 ②PH试纸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NaCl和NaOH)
被检验物 质及离子 所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拓展提升】
1.小倩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 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倩从烧杯中取少量 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 全反应”的结论。 (1) 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________ 不正确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盐酸有可能过量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 全中和。
【拓展提升】
1.实验课上,小舟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 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小帆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 变红 氧化钠 入 2 滴无色酚酞溶液 小玉认为小帆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 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2012 年四川乐山)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 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 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 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A.溶质可能是 CaCl2 与 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 CaCl2; C.溶质可能是 CaCl2 与盐酸。 【实验探究】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 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 溶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 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 (其他说法合理也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归纳:
酸碱溶液混合后可能有三种情况(猜想): (1)完全中和:反应后再用 pH 试纸(或紫色石蕊)判定(或同时 证明无碱剩余又无酸过量)。 (2)碱过量(检验OH-的存在):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入 氯化铁(或硫酸铜)溶液 等试剂,有红色沉 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或有蓝色沉淀生成。 锌 或 (3)酸过量(检验H+的存在):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____ ________ 碳酸钙 等试剂,有气泡产生。
2.(2010 年广东湛江)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碳酸钙和盐酸 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横 线上的①~⑦七个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 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________(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请你写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专题复习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拓展与反思
学习目标:
1、能根据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2、能根据猜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猜 想,并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
问题1:有关酸、碱中和反应后溶质成分确定
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 酸碱中和实验。将盐酸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一种无色溶液。
4.小明同学在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后,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 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再滴加CuSO4溶液 实验现象 若生成蓝色沉淀 若无明显现象 结论 氢氧化钠过量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 反应
试回答(1)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NaCl + H2O 。 (2)写出小明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 。 4
答案一:用玻璃棒从试管中蘸取少量溶液,滴于 pH 试 纸上,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二: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 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 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的溶质成 分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二:溶质中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溶质中有 氯化钙和稀盐酸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 酚酞不变色 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溶液 酚酞变红色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加 Na2CO3 溶 液至过量。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正确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该同学与同学们讨论后认为:(1)方案一能证明
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2)方案二可行。但该 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
猜想(C)正 确
【反思与拓展】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 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 腐蚀下水道 。要想处理烧杯 CaCO3 , 内溶液使其只得到 CaCl2 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出问题】该无色溶液中 有哪些物质(水除外)?
NaOH+HCl =NaCl + H2O
【做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 NaCl NaCl 、HCl NaCl、NaOH NaCl、NaOH
HCl
。。。。。。。。。。
(1)有同学认为猜想 四 是不合理的,理由是(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NaOH+HCl= NaCl+H2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Ca(OH)2;若不产生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证明滤液中没有 Ca(OH)2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 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计结论 猜想(B)正 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液于试管中,逐滴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 产生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2)小玉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 生成白色沉淀 ; 管中,加入______ 足量的 ③______________ 可溶性的钡盐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 或钙盐溶液; 有氢氧化钠 ____________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 ④_______________ 生成蓝色沉淀 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 ; 排除反应物过量的干扰因素 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 Na2CO3。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 滴加盐酸量 很少,在氢氧化钠未反应完之前,不会产生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选择 CO2 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