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案设计庄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知识与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历史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教学方法:本课的主体内容是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基本史实,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生动的讲述、学生的讲演、表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补充说明帮助拓展深度。
本课教学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另外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在课堂教学组织、课堂评价等方面尝试运用英语,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表达。
教学准备:将本课的内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布置给学生预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即选择、确立本组研究的主题,然后进行角色分配,使每人角色互补或相关,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
由组长组织、组员参与,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由此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资料收集员、历史课本剧的编、导、演等等。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分工进行相应的准备,如利用周末时间上网下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课外读物,进行资料的汇总整理,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收集有关音像资料,设计互动的游戏及讨论题等等。
从课前资料的搜集、准备过程开始,教师即应提供尽可能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解答疑难等等。
上课前按小组坐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Teacher :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everyone. (上课。
同学们好!)Students : Good morning Miss Zhuang .(老师好!)Teacher : Sit down, please.(请坐。
)教师活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英雄赞歌。
你能说一说你崇敬的民族英雄有哪些吗?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崇敬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等。
教师活动:这些民族英雄都是我们应该永远尊敬和怀念的。
今天让我们去了解一下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作了哪些英勇的斗争,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
请看第19课《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图标)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还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我们三个小组分别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前大家都收集了很多资料,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互相交流一下。
Let’s begin.(开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重在提供帮助和加以指导。
教师活动:Stop here. Are you ready? As usually,we’ll choose the best team in this class. I hope you’ll work hard, ok?(就到这里,准备好了吗?同以往一样,根据各组的表现,我们要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希望大家努力,好吗?)让我们进入第一子目:(多媒体展示)1、戚继光抗倭教师活动: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中间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据说是为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打倭寇而制成的。
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穿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消灭敌人。
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
这个民间故事生动表现了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Now, which team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Qi Ji Guang?(下面,哪个小组可以介绍一下有关戚继光的事迹?)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反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由收集戚继光资料的小组来介绍。
1、介绍倭寇的由来和危害。
2、观看录像《戚继光》,讲述戚继光的抗倭活动,包括台州战役。
(录像资料可由教师提供)3、表演“鸳鸯阵”。
(鼓励学生根据资料自己编排)4、倭寇基本清除。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回答,形成竞争的氛围。
学生活动:给大家出几道讨论题:1、你认为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2、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成功?教师活动: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team?(你们对这个小组的讲述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意图: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更正,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也互相置疑,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被激发出来,竞相参与,既阐发自己的观点、支持同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又反驳其他组的不同观点,学生在争辩中获得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师活动:戚继光抗倭是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又进行了一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对,抗日战争,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赶跑了侵略者,再一次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教学意图: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补充说明帮助拓展深度。
教师活动:Now,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team?(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小组的表现)教学意图:尝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就全组的表现做评价,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真诚合作和组际之间的竞争,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动机,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出的是所有组员都参与活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多数人肯动手、肯动脑、敢发言,小组活动热烈,教学效率比较高。
教师活动:They’re great. You’ll work hard .Let’s go on.(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希望其他组同学更加努力。
让我们进入第二字目的学习。
)教学意图: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激励,积极的评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师活动: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海峡两岸的人民都举行了各种活动缅怀这位民族英雄。
那么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Which team can tell us?(哪个小组来介绍?)学生活动:1、介绍台湾的历史2、观看录像《郑成功收复台湾》3、互动游戏:智力闯关(由本组同学设计问题向其他小组发出挑战,课件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闯关成功会获得由本组同学准备的小贺卡。
)教学意图:通过互动游戏巩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或者教师也参入到游戏中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活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昭示人们,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至今台湾仍未回归。
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近年来,台湾代表不断提出加入联合国的提案,每次都遭到否决。
尼加拉瓜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支持台湾。
假如你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请你写一段发言稿,结合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尼加拉瓜代表发言之后进行反驳。
教学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教师活动:同学们表达了共同的心声,让我们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雅克萨反击战教师活动:清朝前期,台湾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国东北边疆却遭到沙俄的入侵,为抗击沙俄侵略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学生活动:1、介绍沙俄侵略军的暴行。
2、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的经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学生可指图讲解。
)3、表演历史课本剧《尼布楚条约》(由学生根据收集的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教师可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学意图: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1、雅克萨反击战是在哪个皇帝执政时期发生的?(康熙)2、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签定的?(1689年,尼布楚)3、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平等谈判,不存在中国的武力威胁)教师活动:雅克萨反击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边界条约,也是一个平等的条约,这时的清朝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但到了清朝末期,国力日益衰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同沙俄侵略者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国土大约150多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教学意图:引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落后就会挨打。
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板书)了解了这些英勇斗争的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感受、体会、启示和收获。
教师活动:这些爱国军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动力。
教学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全课。
四、评价教师活动:Then we’ll choose the best team in this class.(接下来我们要选出本课最优秀的小组) 学生活动: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填写小组自评、互评表,教师填写师评表,要做到公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