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题江苏省龙冈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邹桂开一、选一选(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第二卷的表格内。
)1.透过盛水的透明玻璃杯,明明发现书本上的字变成了各种形状.进一步与同学交流、讨论发现字的形状与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你的实验观察,指出以下给出的因素中,肯定不可能...的是 A .透明玻璃杯的种类 B .书本与玻璃杯的距离 C .透明玻璃杯的价格 D .眼睛距离玻璃杯远近2.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
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A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mB .成年人的高度约为1.7mC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5mD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3.以下四辐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4.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A .30kmB .35kmC .40kmD .45km5.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 ,该物体可能是 ( )A .蜗牛B .步行的人C .自行车D .汽车 6.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 .声音是一种波B .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 .声波具有能量D .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7.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8.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可以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 ( ) A. 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成七色光 B. 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C. 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D. 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收红外线9.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第8题 第4题A B C D10.如图所示的图片中所呈现的物理问题,不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是A B C D1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风和水B .船和地面C .山和船D .风和地面1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 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 、b ,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a 、b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 、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 块玻璃内侧,b 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 块玻璃外侧,b 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照相机上的凸透镜只能成比原物体小的实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应用在照相机上B .幻灯机上的凸透镜, 它只能成比原物大的实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应用于幻灯机上C .做放大镜的凸透镜,只能成比物大的虚像,所以这种凸透镜只能用于放大镜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小面是小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固体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熔点 晶体 冰、萘 不吸热 不变 有 非晶体 松香 吸热 变化 无 ⎧⎪⎨⎪⎩在声源处减弱C. 噪声→减弱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音调A. 乐音→三个特征响度音色D 、 第12题江苏省龙冈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答题纸一、选一选(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一填(每空1分,作图2分,共30分)16.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的符号是 .17.一根直筷子,一段斜插入水中,你看到筷子变,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18.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而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8中的(选“甲”或“乙”)。
第18题第20题第22题19.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2mm=7.2×-3 =7.2× km;20.一群风华少女2005年春节晚会上,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__的缘故。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是不同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1.小明和妈妈一起到国贸大厦买服装,小明同学站在镜前1m处照镜子,她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当她向镜面走近0.5m ,则她到像的距离为 ________m ,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使用时,它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为 ℃ 。
如果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水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3.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他的速度是_________,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____的条件下比时间的方法。
24.平面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光学仪器。
在军事上,人们制成了一种观测仪器。
利用它,指挥员可以在潜艇中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1)这种观测仪器叫 。
在生活中,平面镜也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些小麻烦。
小蔡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下水道里 ,为了看清情况,他用平面镜将图所示的阳光照射到下面。
(2)请你替他算一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度是 。
在建筑装饰上,平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3)请你作出图14平面镜前AB 的像。
三、画一画(6分)25.如图12所示,激光笔可以射出一条很细、很直的光束AB ,如果想让它改变方向成BC ,请你在适当的位置画上一件适当的光学仪器。
26、在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再从三棱镜射出的大致光路图。
四、做一做(共22分)27.(4分)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 通过棉线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参赛者 甲 乙 丙成绩/s 14.5 13.6 13.228.(3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桌上,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 的像和棋子B 。
A 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 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
两个棋子大小相同,B 能和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29.(4分)在做某物质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某同学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线。
由此图线可得出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实验开始时,该物质呈____态,初温为_______℃;其中熔化过程加热了__________min 。
30.(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 .O 、B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向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2)此时所在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______(填“变大”、“变小)31.下图(a)是某同学在测量一铅笔的长度,试指出其中操作错误的有: ___________和 。
该的分度值为________。
下图(b )是某同学在测液体的温度其中错误的操作有: 和 。
32.(4分)小明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0.5s ,在该次实验中,纸片通过全程S 2的平均速度v 1= m/s ;纸片通过上段路程S 1的平均速度v 2= m/s ;纸片通过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m/s 通过计算可以得知,该纸片下落时做的是 运动。
五、算一算(解题时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要写明单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能得分。
本大题共12分)33.如图所示,汽车从某地往盐城方向匀速行驶。
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显示为10:45;到达B 地时,第27题 第29题 第30题 第28题 (a) (b) 第31题 第32题钟显示为11:15。
求:(1)车从A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车从A到B地的速度。
(3)若汽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盐城需要多长时间?盐城盐城第33题34.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一起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