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一、名词解释年有效积温:将全年平均日温大于0oC或大于10oC以上的有效日温逐日叠加所得累加温度。

对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起作用的是大约10oC 以上的基温。

固定道耕作法:其思路是把行驶带和作物生长带分开,所以也属于带状耕作的一种。

有时也称为带状耕作法,因其控制轮子只在固定道上行走,而不能任意行走,英文又称控制行走道作业(Controlled Traffic)。

机组:是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它是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三部分组成的。

农业机器系统:完成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互相协调的农业机器的组合称为农业机器系统。

农业机器作业工艺: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加工对苗)。

(意思表达完整可得全分)。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耕作体系。

机群也是一种机器系统,是指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贮存设施的总和。

旱地农业:旱农是在有限降水,典型的是在年降水量少于500mm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

二、填空题:种子处理过程一般可分种子准备、晒种、除芒、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六个工序。

配套的主要设备有:种子除芒机、精选机、催芽器等。

脱芒机有摩擦式与打击式两种类型出芽室设备由保温、控温、加湿(喷水)、秧盘架等机具组成机动水稻插秧机由动力行走部分和插秧工作部分组成。

插秧工作部分的构造因分插秧原理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包括分插机构、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等工作机构选泵的依据就是流量和扬程。

三、简答题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有什么区别?(9分)答:机械化程度=机械代替用工量/(人畜力作业用工量+机械代替用工量)=机械代替用工量/全部用人畜力作业的用工量计算时需将所有的用工量进行折算,一般全部折算成人工量。

(3分)显然,机械化程度只与机械作业项目数、该项目人畜力作业的用工量有关,而与采用什么样的机器,机器生产率大小无关。

因此,它是一个有多少项目实现了机械化的度量,还不是机械化本身水平高低的度量。

(2分)表示机械化水平的指标:劳均负担面积= (hm2/劳)(2分)劳均年产粮=劳均负担面积*单位面积产量(t/年,kg/年)(1分)每千克粮食消耗劳动工时数 = 每公顷消耗劳动工日数/公顷产量(工日/kg)(1分)蔬菜常温贮藏主要包括哪几种贮藏方式,其含义分别是什么?(8分)答:常温贮藏主要包括堆藏、沟藏、窖藏和通风贮藏。

堆藏是在蔬菜园、田间或空地上设置临时性的贮藏场所,多为使用时临时建造,是最简单的方式之一。

(2分)沟藏是将蔬菜堆放在挖好的沟内,堆积到一定厚度后,再将其进行覆盖。

(2分)窖藏,主要包括棚窖贮藏、窑窖和井窖三种,一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进行建造。

贮藏窖既可利用变化缓慢的土温,也可利用通风设备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2分)通风贮藏是利用通风贮藏库来保藏蔬菜的一种方式。

通风贮藏库是在有隔热结构的建筑物内,利用库内外温度的差异和昼夜温度的变化,以通风换气的方式,来保持库内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分)青饲收获机的作业要求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收获机械?(8分)答:青饲收获机的作业要求是:(1)收获中的损失要少,一般干物质的损失应小于3%;(1分)(2)收获后青饲料的污染要少,一般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收获后青饲料中的泥土污染应小于3%,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收获后青饲料中的泥土污染应小于1%;(2分)(3) 切碎段长度要均匀,应符合饲喂要求,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的最大切碎段长度不超过20~30cm,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的最大切碎段长度应小于3~10cm;(2分)(4) 青饲料收获机应有足够的抛送能力,最小抛送范围应大于6~9m。

(1分)青饲料收获机械主要有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械和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械两类。

在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械中,根据切碎器的不同又可分为滚刀式和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

(2分)包衣机按搅拌方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6分)答:种子包衣机按搅拌方式可划分为滚筒式、螺旋搅龙式和空心搅龙式。

滚筒式是利用滚筒内壁和种子的摩擦力及固定在内壁上的抄板将种子带起,种子流在绕筒身旋转的过程中,籽粒相互搓擦,使它们均匀粘附药液。

种子在滚筒中受到的只是摩擦力、离心惯性力和抄板较小的推动力,不易受伤破损;(2分)螺旋搅龙式是在中心轴上安装螺旋叶片和按螺旋线排列的搅拌杆、搅拌片等,它们不断强制种子相互搓擦,拉匀和抹开药液,同时将包好衣的种子向出口推送,它搅拌作用强,但易破损种子;(2分)空心搅龙式为非强制搅动,基本不损伤种子,有时为了加大搅拌力度和增加搅拌时间,还另置一套拨片和可带逆向偏角的搅拌片。

(2分)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10分)保护性耕作的优点:(1)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保护耕地、减少河流浑浊。

(1分)(2)减少大风扬沙60%左右, 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

(1分)(3)增加休闲期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25%。

(1分)(4)增加产量,干旱年增产多,丰水年增产少,春玉米平均增产17%,冬小麦增产13%。

(1分)(5)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

(1分)(6)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4道,节约人畜用工50%~60%。

(1分)(7)提高经济效益,收入增加20%~30%。

(1分)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1)增加土壤水分(1.5分)(2)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肥力(1.5分)机械制冷系统原理与示意图?(10分)(5分)工作原理:借助制冷剂在无限循环的气态-液态互变的过程中,把储藏库内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边而使库内温度降低,并不断循环而保持库内的恒温。

制冷剂开始工作,是制冷剂蒸发,并输送出去,经压缩机压缩使得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通过冷凝器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得到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时的制冷剂温度压力降低温度降低(5分,意思表达清晰得全分,少一个过程扣1分)摘辊式摘铃机的工作过程?(8分)摘辊式摘铃机的工作过程为:扶导器将棉株引入采棉器,采棉器是由两根倾斜安装的摘辊组成。

(1分)进入两倾斜摘辊间隙中的籽棉和青铃,被摘辊的刷条和叶片打击摘下。

(1分)贴近地面的低棉铃,在机器前进时与装在前下方的低棉铃采摘器相遇。

(1分)利用低棉铃采摘器上的梳状钢丝的间隙将低棉铃捋下,并送到摘辊上。

(1分)被采下的籽棉和青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到挡板和筛网上,弹落到输棉螺旋推进器中,采下的籽棉和青铃混合物经中央集棉螺旋推进器送到青铃分离器。

(2分)在青铃分离器内利用青铃和籽棉的漂浮速度不同,进行分离,分离出的青铃滑入青铃收集箱,籽棉则被吹入棉箱。

(2分)种子窝眼筛选的优点是什么?窝眼筒清选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9分)种子窝眼筛选的优点:可以分选在宽度和厚度上有较大重叠的物种,根据物种之间长度差异较大的特点进行分选,如可清除混在小麦中的野燕麦、燕麦中的小麦和野豌豆、以及水稻中的脱壳米粒和大巢菜子等。

(3分)窝眼筒清选机的工作原理:窝眼筒清选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个内壁冲压有匀布窝眼的圆筒,工作时,物料从一端喂入筒中,当筒身绕自轴旋转时,各窝眼能像勺子一样将落入其中的籽粒带起。

籽粒越长,超出窝眼的部分越大,能越早地从窝眼内滑出去,重新回落到筒身底部的物料中。

较短的籽粒可以进入窝眼内、并被带上去落入与筒身平行的短料槽中,然后在短料槽自身振动或螺旋输送器的推动下,排出机器。

短籽粒被窝眼带走后,滞留在筒身中的较长籽粒、在后续来料的推动和筒身倾角的影响下,逐步移至桶身另一端排出。

(6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机械化机组配套中,幅宽配套应该满足哪些准则?(6分)机械化机组配套中,幅宽配套应该满足下列准则:(1)农具作业幅宽应大于或等于拖拉机轮子外廓宽度,以避免拖拉机轮子压已完成作业的地面,并保证农具可以作业到田边。

(2分)(2)各个农具作业幅宽应相等或互为整数倍,小区地块宽度应为作业幅宽整数倍。

(2分)(3)全年机具轮子压地的总面积,特别是拖拉机轮子压地总面积应尽可能小。

(2分)6、水果生产机械化中,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水果生产机械化中,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主要包括气力喷雾法、液力喷雾法和离心喷雾法。

(2分)(1)气力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液带出(或将低压药液)的粗雾滴进一步雾化吹散,使之成为直径75~100μm的雾滴,并通过气流将其吹向远方。

(2分)(2)液力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方法将化学药液加压后由喷头的喷孔喷出,与空气撞击后进行雾化,产生直径100~300μm的微小雾滴。

(2分)(3)离心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产生的离心力将药液甩开,产生直径15~75μm的雾滴,靠自重沉降在植株上。

(2分)四、论述题(15分)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60年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1949-1959:恢复生产阶段(0.5分)特点:增补和改良旧式农具,积极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有针对性地引进和仿制国外农机产品,使全国主要动力机械发展较快,机耕水平达到5.8%。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二、1959-1969:探索与调整时期(0.5分)特点: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

这一时期,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工业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

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三、1969-1979:行政推动阶段(0.5分)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

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

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四、1979-1989:机制转换阶段(0.5分)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五、1989-1999:市场导向阶段(0.5分)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企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