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以前我以为做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很容易,就是教外国人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然而,自从学了这门跨文化交际课,我明白了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方面的冲突。

因此,对一名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讲,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而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十分必要。

以前我认为他们只是学习中国的语言,只要掌握了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规则,就可以很好的学习汉语。

现在明白了,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学习语言,而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把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贯彻到第二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留学生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任务是准备将来充当跨文化交际的“强梁”,第二语言教师的工作就是架设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充当跨文化交际“桥梁”的根本条件是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管是对于第二汉语教学者还是学习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文化不同,礼俗规范和交际规则也会有所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因此,第二语
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这就要充分克服“三大敌人”的严重心理干扰。

克服文化中心论,不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自己文化的行为标准并不是所有文化的标准。

例如一些学习汉语的西方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母语文化优越与世界上一切其他文化,这使得他们在汉语学习中必将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冲突,因此不能很好的学习汉语。

克服文化模式化,不要把每种文化的所有人都看成是毫无差别、用一个模子铸就的同一形象。

如不要把所有的美国人都看成是很富有、无拘无束、过于友善、讲究物质利益;不要把所有的中国人看成是保守、含蓄难以捉摸的。

克服文化偏见,不能用固有的成见而对与己不同的文化持有不公平的、带偏见的甚至顽固不化的歧视态度。

比如克服这种专门搜集可以证实自己看法的种种事例,却将与自己看法相矛盾的事件弃之不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 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 人们往往对于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法与评价。

在交际中, 如果仅仅沿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 尽管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不妥或失败。

因此把跨文化交际教育融入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

如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上讲到有关汉语感谢语时,应该与英语进行对比,深入到文化层面,从文化的深度来更好地理解
语言、理解表达的方法。

如讲汉语中的感谢语:“谢谢你的盛情款待”,应与英语中的“Thank you for the dinner”
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让学生明白汉语感谢语注重人情,而英语文化感谢语重事物。

也可以说中国文化重主观人情,西方文化重客观结果。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外国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素质。

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提供的语言素材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开拓视野, 扩大知识面。

如: 阅读中国有关文化方面的名著或涉及文化方面的报刊杂志、观赏中文影视剧,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或者结交一些中国的朋友等。

利用一切形式来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式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3)、要不断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多学习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易引起的冲突,从而更好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