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指导书一氩弧焊接1.目的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
2. 编制依据2.1. 设计图纸2.2.《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3. 焊接准备3.1. 焊接材料焊丝:H1Cr18Ni9Ti φ1、φ1.5、φ2.5、φ3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
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 2. 氩气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
3.3. 焊接工具3.3.1. 采用直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ZX7-400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
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3.3. 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4. 其它工器具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5. 工序过程5.1. 焊工必须按照“考规”规定经相应试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位焊接。
5.2. 严禁在被焊件表面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时支撑物等。
5.3. 焊工所用的氩弧焊把、氩气减压流量计,应经常检查,确保在氩弧焊封底时氩气为层流状态。
5.4. 接口前应将坡口表面及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每侧各为10-15mm,对口间隙为2.5~3.5mm。
5.5. 接口间隙要匀直,禁止强力对口,错口值应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5.6. 接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进行修整,严禁在间隙内添加塞物。
5.7. 接口合格后,应根据接口长度不同点4-5点,点焊的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相同,点焊长度10-15mm,厚度3-4mm。
5.8. 打底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打底焊缝质量,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氩弧焊盖面焊接。
5.9. 引弧、收弧必须在接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口熄弧。
5.10. 点焊、氩弧焊、盖面焊,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磨工具磨除后,再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方法消除缺陷。
5.11. 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注意接头熔合应良好,收弧时填满熔池。
为保证焊缝严密性。
5.12. 盖面完毕应及时清理焊缝表面熔渣、飞溅。
6. 质量标准:6.1. 质量按Q/ZB74-73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和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管(GB/T12770—2002)标准检验。
6.2. 缺陷种类、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氩弧焊焊接产生缺陷的原因及防止方法7. 安全技术措施7.1. 焊工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7.2. 焊工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
7.3. 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高空搭设的脚手架应安全、可靠、并便于施焊。
7.4. 焊工在使用电磨工具时采取防护措施。
使用前检查电磨工具砂轮片是否松动,是否需要更换砂轮片。
7.6. 空中作业区下方如有易燃易爆物品时,要做好防止飞溅物落下的措施。
7.7. 应避免电焊线与带有感应线圈的设备相连,电焊线与焊钳连接部分应放置可靠,避免工作时电弧击伤管子或设备。
7.8. 焊接时应注意避免飞溅或电弧损伤设备、飞溅或焊渣落入已清洁干净的产品表面。
二手工电弧焊工艺1 接口焊条电弧焊的接头主要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四种。
1.1 对接接头对接接头是最常见的一种接头形式,按照坡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I形对接接头(不开坡口)、V形坡口接头、U形坡口接头、X形坡口接头和双U 形坡口接头等。
一般厚度在6mm以下,采用不开坡口而留一定间隙的双面焊;中等厚度及大厚度构件的对接焊,为了保证焊透,必须开坡口。
V 形坡口便于加工,但焊后构件容易发生变形;X形坡口由于焊缝截面对称,焊后工件的变形及内应力比V形坡口小,在相同板厚条件下,X形坡口比V形坡口要减少1/2填充金属量。
U形及双U形坡口,焊缝填充金属量更少,焊后变形也很小,但这种坡口加工困难,一般用于重要结构。
1.2 T形接头根据焊件厚度和承载情况,T形接头可分为不开坡口,单边V形坡口和K 形坡口等几种形式。
T形接头焊缝大多数情况只能承受较小剪切应力或仅作为非承载焊缝,因此厚度在30mm以下可以不开坡口。
对于要求载荷的T 形接头,为了保证焊透,应根据工件厚度、接头强度及焊后变形的要求来确定所开坡口形式。
1.3 角接接头根据坡口形式不同,角接接头分为不开坡口、V形坡口、K形坡口及卷边等几种形式。
通常厚度在2mm以下角接接头,可采用卷边型式;厚度在2~8mm以下角接接头,往往不开坡口;大厚度而又必须焊透的角接接头及重要构件角接头,则应开坡口,坡口形式同样要根据工件厚度、结构形式及承载情况而定。
1.4 搭接接头搭接接头对装配要求不高,也易于装配,但接头承载能力低,一般用在不重要的结构中。
搭接接头分为不开坡口搭接和塞焊两种型式。
不开坡口搭接一般用于厚度在12mm以下的钢板,搭接部分长度为3~5δ(δ为板厚)2 焊条电弧焊工艺参数选择2.1 焊条直径焊条直径可根据焊件厚度、接头型式、焊缝位置、焊道层次等因素进行选择。
焊件厚度越大,可选用的焊条直径越大;T形接头比对接接头的焊条直径大,而立焊、仰焊及横焊比平焊时所选用焊条直径应小些,一般立焊焊条最大直径不超过5mm,横焊、仰焊不超过4mm;多层焊的第一层焊缝选用细焊条。
焊条直径与厚度的关系见表4表4 焊条直径与焊件厚度的关系2.2 焊接电流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中最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及焊缝成形。
当焊接电流过大时,焊缝厚度和余高增加,焊缝宽度减少,且有可能造成咬边、烧穿等缺陷;当焊接电流过小时,焊缝窄而高,熔池浅,熔合不良,会产生未焊透、夹渣等缺陷。
选择焊接电流大小时,要考虑焊条类型、焊条直径、焊件厚度以及接头型式、焊缝位置、焊道层次等因素。
其中最主要焊条直径、焊接位置和焊道层次三大因素。
焊条直径与焊接电流关系见表5表5 焊条直径与焊接电流的关系2.2.1 焊接位置较厚板或T形接头和搭接接头以及施焊环境温度低时,焊接电流应大些;平焊位置焊接时,可选择偏大些的焊接电流;横焊和立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位置电流小10%~15%,仰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位置电流小10%~20%;角焊缝电流比平位置电流稍大些。
2.2.2 焊道层次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的打底焊道时,为了保证背面焊道质量和便于操作,应使用较小电流;焊填充焊道时,为了提高效率,可使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盖面焊时,为了防止出现焊接缺陷,应选用稍小电流。
另外,当使用碱性焊条时,比酸性焊条的焊接电流减少10%左右。
2.3 电弧电压电弧电压主要影响焊缝宽度,电弧电压越高,焊缝就越宽,焊缝厚度和余高减少,飞溅增加,焊缝成形不易控制。
电弧电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弧长度,电弧长,电弧电压就高;电弧短,电弧电压就低。
焊接电弧有长弧与短弧之分,当电弧长度是焊条直径的0.5~1.0倍时,称为短弧;当电弧长度大于焊条直径时,称为长弧。
一般在焊接过程中,希望电弧长度始终保持一致且尽量使用短弧焊接。
2.4 焊接速度焊接速度主要取决于焊条的熔化速度和所要求的焊缝尺寸、装配间隙和焊接位置等。
当焊接速度太慢时,焊缝高而宽,外形不整齐,易产生焊瘤等缺陷;当焊接速度太快时,焊缝窄而低,易产生未焊透等缺陷。
在实际操作中,焊工应要把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以确保焊缝质量和外观尺寸满足要求。
2.5 焊接层数当焊件较厚时,要进行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
多层焊时,后一层焊缝对前一层焊缝有热处理作用,能细化晶粒,提高焊缝接头的塑性。
因些对于一些重要结构,焊接层数多些好,每层厚度最好不大于4~5mm。
实践经验表明,当每层厚度为焊条直径的0.8~1.2倍时,焊接质量最好,生产效率最高,并且容易操作。
3焊条电弧焊的定位焊进行定位焊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3.1 定位焊焊条定位焊缝一般作为正式焊缝留在焊接结构中,因而定位焊所用焊条应与正式焊接所用焊条型号相同,不能用受潮、脱皮、不知型号的焊条或者焊条头代替。
3.2 定位焊部位双面焊反面清根的焊缝,尽量将定位焊缝布置在反面;形状对称的构件上,定位焊缝应对称排列;避免在焊件的端部、角度等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地方进行定位焊,不能在焊缝交叉处或焊缝方向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进行定位焊,通常至少应离开这些地方50mm。
3.3 定位焊缝尺寸一般根据焊件的厚度来确定定位焊缝的长度、高度和间距。
如表6所示。
表6 定位焊缝参考尺寸单位:mm3.4 定位焊工艺要求3.4.1 定位焊缝短,冷却速度快,因而焊接电流应比正式焊缝电流大10%~15%。
3.4.2 定位焊起弧和结尾处应圆滑过渡,焊道不能太高,必须保证熔合良好,以防产生未焊透、夹渣等缺陷。
3.4.3 如定位焊缝开裂,必须将裂纹处的焊缝铲除后重新定位焊。
在定位焊后,如出现接口不齐平,应进行校正,然后才能正式焊接。
3.4.4 尽量避免强制装配,以防在焊接过程中,焊件的定位焊缝或正式焊缝开裂,必要时可增加定位焊缝的长度,并减小定位焊缝的间距,或者采用热处理措施。
4焊条电弧焊基本操作技术4.1 引弧:焊条电弧焊采用接触引弧方法引弧,主要有划擦法和直击法两种。
4.1.1 划擦法先将焊条对准引弧处,手腕扭转一下,像划火柴一样使焊条在引弧处轻微划擦约20mm长度,然后提起2~4mm的高度引燃电弧。
其特点是:容易损伤焊件表面,比较容易掌握,一般适用于碱性焊条。
4.1.2 直击法先将焊条对准引弧处,手腕下弯,使焊条垂直地轻轻敲击工件,然后提起2~4mm的高度引燃电弧。
其特点是:引弧点即为焊缝起点,避免损伤焊件表面,但不易掌握,一般适用于酸性焊条或在狭窄地方的焊接。
引弧时,如果焊条粘住焊件,只要将焊条左右摆动几下,就可以脱离焊件,如不能脱离焊件,则应立即使焊钳脱离焊件,待焊条冷却后,用手将其扳掉;如果焊条端部有药皮套筒时,可用戴好手套的手将套筒去掉再引弧。
4.2 焊缝的起焊4.2.1 正确选择引弧点应选在离焊缝起点10mm左右的待焊部位上,电弧引燃后移至焊缝起点处,再沿焊接方向进行正常焊接;焊缝连接时,引弧点应选在前段焊缝的弧坑前方10mm处,电弧引燃后移至弧坑处,待填满弧坑后再继续焊接。
4.2.2 采用引弧板即在焊前装配一块与焊件相同材料和厚度的金属板,从这块板上开始引弧,焊后再割掉。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要焊接结构的焊接。
4.3 运条4.3.1 运条的基本动作运条可分解为三个基本动作,即:沿焊条轴线的送进、沿焊缝轴线方向纵向移动和横向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