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 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公田:奴隶免费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私田:奴隶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
特点:②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春秋时期,铁农具与牛耕出现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三、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
◆国有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
君主
政府掌握
私人开支
土
公卿占田
概念
地 私 有
地 主
军功赏赐 巧取豪夺 土地
租 佃 制
发展
制
土地买卖 兼并
影响
自耕农
国家分配
“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
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
“男耕女织”
归纳
中 国
农业的起源——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农
业
经 生产力的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济
模式不断完善
的
特 生产方式的转变——“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点
攻城略地
农民起义 Land is the life!
土 地 制 度
演变:成于东汉,兴于唐朝
图一: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重现了 庄园农、林、牧、渔等生产的情况。
图二:东汉陶佣,反映了 庄园中农民的形象
图三:东汉陶城堡 (豪强地主为保护田庄而建)
特点:
①自给自足; ②多聚族而居; ③拥有私人武装; ④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二)、租佃制
1)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 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自给自足 交纳赋税
土 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地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兼 并 原因: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悯农诗 唐·李绅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
春种一粒粟, 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 秋收万颗子。 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 四海无闲田, 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 农夫犹饿死。 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管仲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井田畴均,
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 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
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知识小贴士: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 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一、原始社会
实行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原因)
二、奴隶社会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 “田里不鬻(yù)。”——《礼记》 ——《诗经》
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周王是最高的土
地所有者。贵族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买卖权限。
实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农业与土地制度
主讲人:
租
佃
关
土
系
地
制
度
古 代
农
业
古 代 农 业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 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
1、原始农业
原 采集 始 人 的 生 活 狩猎
刀耕火种
耕作 方法
种植 主要
原
始
方式
农
伴随
业
家畜饲养业
2、早期农业 之商周时期
①生产工具
②种植与饲养
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 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 五谷:稻、黍(shǔ)、稷、麦、豆 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六畜:
请联系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来考虑土地兼 并的危害。
土地兼并的危害
大量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徭田
轻
役赋
徭
兵人
薄
役头
赋
税
田 赋
地主
抑
新
制 兼
(均田、限田) 的 封
并
建
国
家
地
租
自耕农
佃农
沦为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租 佃 关 系
一)、田庄制
•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 春秋战国时期,最能反映生产关系变化的历史现 象是( )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B.公田转化为私田
B
• C.周天子势力衰微
• D.诸侯争霸
• 古代由国家经营的用于对百姓授田的土地越来越
少,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兼并造成固有土地的流失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或 “官田”
土地私有制
北魏实行 均田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土 地 兼 并
租 佃 制
土地高度集中,封建 土地制度成为桎梏
活学活用
•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
•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A
猪、马、牛、羊、鸡、狗
辨识五谷
麦
豆
麻
稻
粟
稷
黍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3、传统农业 之春秋战国时期
①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战国八件铁农具 铁锸、犁、铲、铁犁铧冠、锛、斧、钁、镢头。
精耕细作
农具和生产技术进步对农业
生产方式有何影响?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
“千耦其耕”、“十千维耦”
“不事公田”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井田制瓦解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
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 记》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各诸侯国的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 有转化。
• B.均田制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 C.北宋限制土地兼并,使农民有了土地保障
• D.地主成为国家授田的主要对象
• 从田庄制到租佃制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封建剥削方式的变化
• B.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
• 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 D.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谢谢
明朝时期的卖地契
2)演变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3)影响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
本课线索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