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读《亚伯拉罕林肯》有感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最近我把以前读过的一本自传体书《亚伯拉罕林肯》又重温了一遍。
还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对这个人任然是一股懵懵懂懂的状态,但这一次重温,对这个人的感觉却变得如此“鲜活”,读懂了更多东西,也学会了更多东西。
坚强不屈的精神能扫除一切前进的障碍。
林肯是一位匠师的儿子,出身贫微,也没受到过很好的教育。
但是,小林肯就是凭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自学成才,先后自学了土地测量、法律等,这也是为他前往国务院的道路清除了一些障碍。
林肯一身坎坷,经历了许多次落选的打击,加之生母的去世,挚爱的别离,林肯也有几近崩溃的时候。
但是,正是凭借坚强不屈、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挺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期,进驻国务院,最后登上总统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它所需要的正是执着的精神。
林肯刚成年时,因为身材高大,当了一名水手。
林肯再一次经过奴隶拍卖市场时,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带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
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来。
像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
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
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林肯就在其中,他愤怒的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彻底打垮。
”就是此刻,林肯找到了自己最大的梦想,并用这一份执着击败了各种困难,成功的废除了奴隶制度。
幽默、雄辩助其成功。
林肯在没有进驻白宫时,就以其幽默性格和雄辩才能家喻户晓。
林肯的幽默感大多体现在其话语上,而雄辩才能多在他当律师期间展现。
在一次演讲上,林肯的前一名讲师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而林肯上了演讲台,看到疲惫的观众后长时间一言不发,只是脱下大衣,喝口咖啡,然后穿上大衣;又脱下大衣,喝口咖啡,然后再穿上大衣,循环住了好几遍。
台下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最后无不捧腹大笑。
原来林肯故意用其幽默的举止征服了大家的眼球,使演讲得以持续下去。
而在一次官司战中,林肯居然用天文知识结合自己的口才为被告洗刷了冤屈,而这名被告是他的儿子。
林肯总统的“大肚量”也是为人称道的,这个最大的体现在林肯对待妻子的态度上。
林肯的妻子(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托德),是一名富家小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她蛮横无理的性格,也因为她泼辣的举止使她被冠以”白宫泼妇“的诨名。
最严重的一次,她居然当着政要的面将咖啡泼到林肯的脸上,但林肯任然没有因此而责怪妻子。
正是因为林肯这种”肚量“,使他得到了许多官员的肯定与支持。
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估计没太多人还愿意“手捧圣贤书“的过活,但网络毕竟弊端大,没有书本来的”纯洁“,现在能够重新温故到这本自传书,却实使我获益良多啊!篇二:《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读书笔记《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读书笔记《优秀大学生成长笔记》是校长在开学之初推荐给我们看的一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给予了我关于大学生活的很多指导。
它如一盏明灯,为我的前行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迷茫,向优秀大学生这一目标一步步迈进。
想要成为优秀大学生,首先就要弄清楚哪些方法能对促进目前的生活起作用,那些毫无用处,应该丢弃。
每遇到一个观点,不要轻易地相信它,而是想办法把它当作一个工具利用起来。
有一句名言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我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拖延和缺少规划导致的时间浪费很快就会导致我们在学校落后。
所以为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我们应当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制定详细的每日计划、每周计划和每月计划,并在制定计划时估算时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实施计划时,要拒绝拖延,立即展开行动。
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记忆,有良好的记忆力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方便,提高生活效率。
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记东西,三心二意是记不了东西的。
同时记东西时应当放松。
放松时,吸收信息的速度会更快,回忆起来也会更容易。
阅读与记笔记是我们大学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阅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比如说跨越路障,选择性的跳过困难而对自己用处不大的部分。
记笔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阅读中记笔记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的吸收,上课记笔记有利于我们后来的复习,从而有利于我们在考试中的发挥。
谈到考试,我们既要重视,又要超脱,摆脱对考试的沉迷。
至少在现在考试成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必须需要我们的重视。
但过于重视会引起焦虑,影响考试的发挥。
所以我们需要超脱,但超脱不等于从此变得冷淡。
我们可以保持在百分之百超脱的同时百分之百地参与到某件事情中。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在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思考。
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在任何一门课程获得成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时我们想不到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能收获很多。
谈到了这么多成为优秀大学生要做的事,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健康,其它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我们锻炼身体,保持情绪健康,好好休息……《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是一本很有用的书,我会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篇三:“中华经典诵读”暨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实施方案“中华经典诵读”暨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实施方案一、承办单位文学院分团委二、参赛范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三、比赛时间 5月至10月四、比赛安排 1.学院诵读活动5月至9月,各学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掀起校园经典诵读的热潮,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以诵读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坚定信念、全面进步。
2.校级经典诵读比赛各学院推荐2名选手(或2个组合、团队)参加校级经典诵读比赛,填写《参赛报名登记表》(见附件1),于9月26日报送至文学院分团委,电子版发送至*************.cn。
校级经典诵读比赛于10月9日8:00在东校区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三楼多功能厅举行,各学院参赛选手于10月10日16:30到文学院分团委参加赛前培训,并抽签确定参赛顺序。
3.校级读书笔记展评各学院组织广大学生阅读马列主义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等书目并撰写读书笔记,在院级展评选拔的基础上,推荐10份中华经典书目读书笔记参加校级展评,同时推荐10份课堂笔记参加展评。
各学院填写《读书笔记展评作品汇总表》(见附件2),将参赛读书笔记与《读书笔记展评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cn)一起于10月13日下午18:00前交送至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三楼多功能厅,校级读书笔记展评将于10月14日至17日举办。
4.校园经典诵读文化交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和读书笔记展评结束后,学校将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举办“栖凤林”文化论坛,交流诵读心得,深化活动内涵。
五、奖项设置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和读书笔记展评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个。
附:1.《经典诵读参赛报名登记表》 2.《读书笔记展评作品汇总表》校团委 2011年4月18日附件1:“中华经典诵读”参赛报名登记表(个人选手)“中华经典诵读”参赛报名登记表(团体选手)附件2:读书笔记展评作品汇总表篇四:大学生读书笔记大学生读书笔记一《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
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
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
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
《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