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及应用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及应用


Pressure [barG]
单向槽与双向槽的比较
单向槽:螺旋槽、V型槽 优点:动压效应强,气膜刚度大,抗外界扰动能力 强。
双向槽:枞树、U型槽、T型槽 优点:可以长时间反转; 缺点:较单向槽动压效应弱,气膜刚度小。 推荐:优先采用单向槽,特殊情况双向槽。
工作原理
FC 闭合力
S
P
弹簧力+流体压力
极低的工艺气泄漏
能承受速度和压力的快速变化
由于非接触的特点,理论上密封 寿命可以认为没有限制
干气密封主要特征
减少新机器的成本 集装式设计易安装,保护关键密封组
件 超过1亿5仟万小时运转经验 已安装1万2千套集装式干气密封
干气密封主要特性
取消了密封油系统 减少了维修费用 节能 防止了油系统的污染
10 6.625 in 密封直径
8 6 4 2
单向螺旋槽 改进型双向螺旋槽
最初的双向螺旋槽 雷列台阶
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Speed (rpm)
单向螺旋槽 与 改进型双向螺旋槽( 5.687” ) -泄漏量与压力关系曲线
Leakage [std.l/min]
CSTEDY / CTRANS -功能
输入
压力,温度,转速,气 体组份,材料,槽形, 密封几何形状
输出
密封面间隙,泄漏量, 摩擦,功率,温升,气 膜稳定性
动态密封性能分析
密封直径 162mm 转速 16,110 rpm
压力 0 bar 温度 150 ℃
泄漏量 = 1.5 l/min
5 Microns/ div
New BD vs. UD : Seal Size 5.687"
Leakage vs. Pressure
75
70 65
Spiral ~ N=5000
60
Spiral ~ N=10000rpm
55 50
BD ~ N=5000rpm
45
BD ~ N=10000rpm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干气密封典型结构
静环 (碳石墨) (Cranite 2000) 弹簧座 (410 S.S.)
弹簧 (哈氏合金 C)
推环 (410 S.S.)
腔体 (410 S.S.)
动环 (碳化钨) (碳化硅)
轴套 (410 S.S.)
波纹带 (蒙耐尔 K-500)
压紧套 (410 S.S.)
干气密封材料
• 旋转环
-碳化钨 / 碳化硅
• 静止环
-碳石墨/ Cranite 2000 (特种材料,克兰专利)
• 金属件
-410不锈钢 / 316不锈钢 / 哈氏合金 / 其它
• 弹簧
-哈氏合金C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John Crane 动环槽形
单向螺旋槽
双向螺旋槽
工作原理
John Crane Timing 动环槽形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及应用
气体压缩机密封
一台典型的透平压缩机包含两个介于轴承之间的集装式干气密封。
干气密封的定义及特点
1. 定义 干气密封:干运转、气体润滑、非接触式机械端面密封的简 称。 2. 特点 以气封气、非接触、气膜润滑、低功耗、长寿命、高可靠性、 低运行维护费用。
干气密封-目前最先进的高速透平压缩机轴端密封型式,是设 计院、主机厂和终端用户首选的大机组轴端密封型式。
100
90
T28 单向螺旋槽
80
改进型
70
双向螺旋槽
Speed = 14,500 rpm 6.625 in O/B Seal
60
50
40 最初双向螺旋槽
30
20
10
0
0
2
4
6
8
10
Min'm Film Thickness (um)
CSTEDY 计算 -气膜厚度
Min'm Film Thickness (um)
10
单纯流体静压012 Nhomakorabea3
4
5 膜厚 (mm)
工作原理
非接触密封的热量平衡
W .9 .8 .7 .6 .5 .4 .3 .2 .1 0
0
密封温度高 于环境温度
密封温度 低于环境 温度
气体膨胀热量散发
气体粘性剪切产生热量
1
2
3
4
5
6 膜厚 mm
CSTEDY / CTRANS 分析软件
干气密封性能预测 采用 CSTEDY/CTRANS 自有专用软件 稳态 & 瞬态 气膜模拟 实时干气密封性能 预测
静态密封性能分析
密封直径 162mm 转速 0
压力 90 bar 温度 150 ℃
泄漏量 = 16 l/min
5 Microns/ div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干气密封主要特征
干气密封主要特征
允许最大轴向窜量通常为+ 3.2mm 允许最大径向跳动通常为+ 0.6mm 能在全压下启 / 停
干气密封主要特征
正常间隙
FC = FO
FO 开启力
压缩 膨胀
气膜压力分布
工作原理
FC 闭合力
S
P
间隙增大
FC >FO
FO 开启力
弹簧力+流体压力
气膜压力分布
工作原理
FC 闭合力
S
P
间隙减小
FC < FO
FO 开启力
弹簧力+流体压力
气膜压力分布
工作原理
3 0
非接触密封流体静压与流体动压刚性
刚度(GN/m)
20
静、动压组合刚度
单向螺旋槽
双向螺旋槽
其他公司的专利槽形
• Burgmann
• Flowserve
单向V型槽
双向U型槽 双向T型槽
单向螺旋槽
旋向
气体向中心泵送
气体受压,压力升高,产生间隙 密封坝
双向螺旋槽
旋向
气体向中心泵送
密封坝
气体受压,压力升高,产生间隙
气膜刚度 - 单向螺旋槽 v 双向螺旋槽
Film Stiffness (MN/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