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科目:语文
班级:四年级
课题:《古诗二首》
教者:宋宁娟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字四个,写字五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并能流利的进行背诵。

3、初步理解《游园不值》中用一枝红杏代表满园春色的写法。

初步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2、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细听感受。

2、说说你听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

3、导入课题并板书:《游园不值》
4、理解诗题。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二、预习检测:
1、齐读课题,能简单说说课题的意思。

2、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仔细倾听并进行朗读指导。

3、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师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6、出示问题,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7、指导学生合作解决课前的预习困惑。

8、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9、指导学生合作解决预习中的难点,并将本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渗透到其中,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三、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得非常认真,大部分同学的收获真不少,本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

1、收集预习困惑,出示问题:
问题一: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问题二: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问题三:感受作者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四:两首诗都是用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体会他们的异同,
2、规定时间自主思考。

3、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做出适当的评价。

4、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

5、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及时跟进评价。

7、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

8、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师及时做点拨或讲解。

(多元评价)
9、师总结:这首古诗描绘了满园春色、红杏出墙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体会意境:
1、反复朗读,小组讨论问题三。

2、小结:扫兴——欣慰
3、找出“扫兴”及“欣慰”的相关语句,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诗歌。

五、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久不开 (扫兴、失望)
一枝红杏(惊喜、欣慰)
六、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