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
她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时女子。
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常常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
她们各有各的特点,惟一的共性就是生活在男权主义、家庭主义的笼罩之下,受压迫与虐待的地位始终得不到改变。
张爱玲的悲剧性创作意识铸就的女性悲剧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部令人叹息的悲剧作品。
七巧的青春、爱情和对生活抱有的一切积极美好的幻想因为父权社会的畸形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而被一点点无情的消磨和撕碎。
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生出无数畸形的女人。
因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是这些女性的典型。
她作为封建社会下层出身的女子,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得到金钱,逼迫她嫁进豪门、攀附权贵。
这个无实质的婚姻和勾心斗角的封建家庭牢笼,把她生命中的情感都葬送了,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
这种变态的心理让她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她探听儿子房事,逼得儿媳自杀,破坏女儿恋情,子女的幸福
被她一一扼杀。
《金锁记》通过对衰败旧家庭的描绘,把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毒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小说末尾作者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这句带有时间延续性的话语,说明了曹七巧是当时婚姻制度摧残下的女性典型,而这样的不幸女子、不幸婚姻还将继续延续。
由此可见,在“存天理,灭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永远为男性附庸品。
在《金锁记》当中,曹七巧的女儿姜长安也深受封建家长制毒害。
傅雷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
”姜长安作为一个被家长制“训练有素”的女性典型,在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的管制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接受曹七巧对她幸福的毁坏,成了家长制的牺牲品。
在长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庭女子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长制让她们只有默默无闻地去承受与担待。
姜长安的人物塑造是张爱玲对封建意识和封建家庭毒害女性更有力的批判。
男权的中国旧式社会,女人永远没有地位更没有能力思考或者决定自己的命运。
七巧嫁给先天瘫痪在床的男人,嫁入门不当户不对的豪门,也嫁入一个即将网住她所有灵魂所有人生的金碧辉煌的牢笼。
这是悲剧的第一层。
没有温存的爱、没有激情的性。
年轻的水一样的女人一夜夜独自面对,不会拥抱她的是动物或者是石头,一潭死水。
要独自面对的还有永远难以抑制更难以发泄的欲望、难以抵制更难以抗拒的纸醉金迷,所有可能预料的和不可能预料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