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1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教案

1.4.1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教案

第1.4.1单元
课 题 名 称
《有理数的乘法》
总课时数
3
第( 3 )课 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引入了负数后的运用,为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为学生学习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打下了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不变.
即:
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你能简便计算下面的式子吗?并说出根据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32——33页内容,思考:
1.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运算律在学习有理数之后还成立吗?
2.课本33页例4的两种解法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3.完成33页“练习”
三、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_____.即:a(b+c)=_____;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_____.即:a(b+c)=_____.
比较下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能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生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学难点
能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法
学法
师生互动,启发式和讲授式结合。
四、典例精析
例1计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乘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率:
六、目标检测
作业设计
见书本P33-练习
板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