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尔蜂几何..:多少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第五伦传(节选)(2018·自贡市中考)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
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
光武召见,甚异之。
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迁蜀郡太守。
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
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注】①斩刍:切草。
刍,喂牲口的草。
②炊爨:做饭。
炊爨,灶。
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
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
⑤赇:贿赂。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贸: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见:看。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或:有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C.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
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
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
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第Ⅱ卷(共114分)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文言翻译(8分)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
(大意1分。
以为、到官、追拜译正确一处,1分)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大意1分。
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2018•长春市中考)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
”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
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
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子经因昼寝.()(2)不可易.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16、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2分)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睡觉(2)改变15、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16、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卫南之战(2018•梧州市中考)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今日进退等.死(等:同样)(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考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分)答: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2018•泰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皆.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B. 其真无马邪 (《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次则余家之青桐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分)译文:(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2分)译文: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2分)8、(1)①皆:都是。
②犹:还。
③始:才。
④引:延伸。
(2)B9、次/则/余家之青桐10、(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义猫(2018•台州市中考)[清]宣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
然厄于命,家中落拓。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
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
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
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
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
”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
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注释]①典质:典当。
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③狸奴:猫的别称。
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
(8分)(1)【食】翁每饭必食.以腥▲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然志犹未已.(《隆中对》)▲(3)【故】明告其故.而归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从】翁不得已,姑从.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