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
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
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
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
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 教学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提问: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回顾儒家思想在汉之前的经历,然后导入新课。
2 新知介绍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①汉初,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
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③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影响:
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问题阶级矛盾尖锐
边境问题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者:董仲舒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体系内容: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加强君权需要
(3)提出“三纲五常”
——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教育方面: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学校进行儒学教育。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3)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3、独尊儒术的结果:正统思想文化主流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课后小结
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3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
2.分析一定时期影响思想发展的因素
(1)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
(2)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
(3)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
(4)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思想家的个人努力。
3.汉武帝“有为”的表现
政治: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中朝、外朝);
经济: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外交:打通“丝绸之路”
文化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代儒学特点:
(1)内容: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
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
(2)影响: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
(3)地位:正统思想
(4)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课堂练习
1、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