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七大手法》摘要和研读心得

《品管七大手法》摘要和研读心得

《品管七大手法》摘要和研读心得
前言部分:
众所周知,在工厂管理中,数据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管理者决策的依据,如果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持,管理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数据在形式上有个致命的缺点,它太枯燥,容易使人打瞌睡,因此,往往很多有价值的数据被忽视,错过了许多改进的机会,而且,数据提供者的工作价值也无从体现,为何我们不多花几分钟的功夫,利用品管七大手法,把辛辛苦苦收集的数据变成美观的图表,呈送给上级看,我敢肯定,你的上级一定会被这些美观的图表和一目了然的信息所吸引,从而对你刮目相看。

当然,品管七大手法虽好,但如果机械使用它,则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有些工厂,为做柏拉图(目视化管理)而做柏拉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月前三项不良达80%,下个月还是这三项不良达80%,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样做柏拉图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不做。

还有的工厂,控制图没有吃透,既错误地使用控制图,又不知道如何判定,为画控制图而画控制图,导致控制图成了一个花瓶。

因此,要使品管七大手法能真正地帮助我们,除了能正确地理解品管七大手法外,建议各位亲手做,并养成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问题找出改进方案的习惯。

这里还需说明一点,有的工厂做出来的柏拉图、控制图很漂亮,无懈可击,但仔细一追究,原来数据都是假的,因此,建议各位在拿到你们的下级给你们的数据报表的时候,除了看结果外,还要重视收集数据的过程,否则虚假的信息会使您“上当受骗”,迷失方向,找不着北。

抛砖引玉
第一章查检表
基于事实的决策是ISO9001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各项决策或者改善某种现状所采取的对策都必须是有事实或者数据支持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获取有用的信息查检表就是一个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有些地方也称检查表。

它可以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统计;它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来,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或统计,将事实、数据记录下来。

它是最简单,使用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品管手法。

使用查检表的好处显而易见:1.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事先把要检查的项目一一列举了出来,使得我们在正式检查工作的时候,不会遗漏事项,也不会查错事项;2.通过事后的总结不断完善检查表的内容,作为该项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工作的持续改进,也方便后来人尽快熟悉该项工作。

查检表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1.统计表
2.调查表
3.点检表
4.记录表
5.检查表
等等
举例:
3.点检表(如设备点检表)
4.记录表(如进货检验记录表、巡检记录表、产品检验记录表等)
5.检查表(如5S检查表)
第二章层别法(以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后进村层别讲解)
层别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将将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的主题的统计数据或资料(公司全员名单)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通过层别法,可以将杂乱无章的数据归纳为有意义的类别,让人一目了然。

数据分层就是把性质相同且在同一条件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分析比较,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

层别法对象举例:
部门别:技术部、生产部、品管部、设备部、综合管理部、销售部等等
班别:早班、中班、晚班
车间: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等等
作业员别:工龄、年龄、性别、籍贯、教育程度等等
第三章柏拉图
8020法则: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被称为“柏拉法则”
柏拉图是一种区分“关键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

柏拉图的使用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计值的图形,又称为排列图。

柏拉图是一种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一、柏拉图绘制注意要点:
1.柏拉图有2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
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比。

2.柏拉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3.绘制柏拉图时,安个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
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二、柏拉图应用要点:
1.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

2.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就可以。

3.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的太多,5~9项比较合适,如果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
以划入“其他”,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的柏拉图就无实际意义。

4.做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则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
则不符,应从其他角度收集数据再做分析。

5.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很清楚者,无需再浪费时间
制作柏拉图。

6.其他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7.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的数据中找出问题重点采取对策改善,但如果第一位
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或即使解决花费很大,得不偿失时,那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从第二位开始着手,依次类推。

三、柏拉图的作用
1.降低不良的依据
想降低不良,先绘制柏拉图,看看总不良有多少?哪种不良占最多?哪些不良要降低?
2.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虽然分类较多,但实际上影响较大的是前面的2~3项,如果要改善就抓住前面的2~3项。

3.可以确认改善效果
只要把改善前、改善后的柏拉图拿出来一看,可立即评价出改善效果来,但是这里要提示一点的是,改善前后的条件和对象要一致,否则没有可比性。

四、柏拉图制作步骤
1.收集数据
2.把分类好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并计算累计百分比
3.绘制横轴与纵轴刻度
4.绘制柱状图
5.绘制累积曲线
6.记入必要事项
7.分析柏拉图
第四章特性要因图
又称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由于它形状像一尾鱼的骨架而得名。

如下图所示:
特性要因图制作步骤:
1.成立鱼骨图分析小组,3~6人为佳,最好是与同一现场有关的各部门、车间的代表
2.确定问题:为什么……
3.画出干线主骨、中骨、小骨及确定重大原因
4.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依据重大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中原因或小原因,绘至鱼骨图中
5.鱼骨图小组要形成共识,把最可能是问题根源的项目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识
6.记入必要事项:制作者:(分析小组成员),制作日期:
第五章散布图
将对应变化的数据(至少30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这种图形就叫“散布图”,也叫“相关图”。

散布图一般有下列四种:
1.正相关:即当其中一个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2.负相关:即当其中一个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3.不相关:即当其中一个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即当其中一个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随着增大,但到达某一值
后,则当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反而减少
散布图制作步骤
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Y轴
3.将相对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记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第六章直方图
在制造业,现场的管理者经常要面对许多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来自于制造加工过程的抽样测量,对于这些凌乱的数据,如果制作成直方图,并借助于直方图的观察,可以了解产品品质分布的规律,知道其是否变异,并进一步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问题点在哪里,为研究过程能力提高依据。

直方图总是和控制图结合在一起用的,主要是看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呈正太分布,进而观察数据来源的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第七章管制图
又称控制图
第八章脑力激荡法
在运用上述七大手法时,有时会结合用到一种方法----脑力激荡法,它是采用会议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某一中心议题(如质量问题等)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与会的每个人的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倡导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独立见解。

(例如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很多好的点子都是张艺谋团队成员多次会议中通过脑力激荡法群策群力想出来的)
头脑风暴法实施步骤:
1.在会议之前由会议召集人定好讨论的主题
2.开始前由召集人强调会中的一些纪律,如不得对他人提出的点子进行批评或者评论

3.召集人提出会议开始,提出会议主题,要求与会人员提出点子,(可举手发言,也
可指定人员发言)
4.将提出的点子和构想,依次序进行记录
5.避免出现批评和评论,会议中不管构思是好是坏,绝对不加以批评
6.对提出的有创意的点子和构想,应多加鼓励
7.对所提出的构想进行回顾,可能变化或组合成新的构想
8.对构想进行编号,提请大家注意,再加几个就到**个了
9.整理并传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