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 大西洋 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非洲好望角
西班牙 (一路向西,一洋一陆
3、地球的基本数据:(1)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度数变化规律及半球划分示意图
注释:
总结: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
5、人们规定: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N S 表示经纬度逐渐增大, 表示经纬度逐渐减小。
红蓝颜色箭头表示经度由0°~180°和由180°~0°变化时的增减情况;
绿色箭头表示纬度由0°~90°变化时的增减情况。
紫色线段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7、五带的划分:热带(23.5°S~23.5°N ),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66.5°S ),北寒带(66.5°N~90°)南寒带(66.5°S~90°) 8、各温度带之间的界线:热带与北(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南)回归线;北(南)温带与北(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南)极圈。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
(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3)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亚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4
)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6)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 ”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
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注:两种高度都是指垂直高度,但基准面不同。
海拔有正值也有负值。
相对高度一定是负值)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5、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6、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8、补充: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部位:
①山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鞍部
⑤陡崖
第四节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他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泛大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涣涣地飘逸分离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阿尔卑斯山的隆起(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日本被称为“火山国,地震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