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混)肥配方计算说明书
如何制定复合(混)肥生产配方,是一门学科,它不单是数字之间的简单运算,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
,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能精通运用该技术,下面介绍一下我们所掌握的经验,仅供参考。
一、配方首先考虑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94年国家对复合(混)肥的质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二元素复混肥最低养分不得低于20%,三元素复合肥最低养分不得低于25%,单一养分的最低不得小于4%,我们在搞配方时养分含量,首先必须符合上述规定。
在低、中、高浓度的划分上,养分含量在20%~30%称为低浓度,养分在30%~40%称中浓度,养分在40%以上称高浓度,在包装袋的标明也符合上述要求。
颗粒强度是复合肥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颗粒强度与选用原材料直接有关系,我们在制定配方时,应正确选用各种调理剂,确保颗粒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水溶性磷也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配方中必须考虑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注意物料综合后的PH值,防止有效磷转化成枸溶性磷,造成养分退化。
二、配方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之间的比例要具有科
学性。
养分配比必须根据复混(合)肥产品使用地的土壤及作物的地点,结合当地农科部门,搞农化服务,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专肥专用。
三、配方应注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选择原料时,要尽量采购价格便宜的品种,使组成复混(合)肥的原料成本降低,使产品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市场销售价格比同行业低,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以上情况则为一般原则,特殊情况也应兼顾,例如:
⑴、特种经济作物如:烟草、甘蔗、甜菜、果树等使用尿
素、硝铵、硫铵、硫酸钾及原料生产的复合肥,虽然使用氯化铵成本低,但氯离子含量高会影响它们的品质。
(2)、使用硫酸铵成本虽高,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硫铵在配方中可提高颗粒强度,硫铵与磷酸一铵相配使游离水变结晶水,有利于生产,所以选做调料剂较为合适。
(3)、使用各种调料剂,必定会增加成本,但配方中缺少了调料剂又难以生产,是工艺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当然相对增加成本也是无法避免的。
四、配方中物料粘性是造粒的基础
生产中把粉状物料造成颗粒就必须考虑物料的粘性,物料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粘性,才能把分散的物料团聚成粒。
首先把现有原料进行分类,哪些粘性好,哪些粘性差,我们把粘性好的材料称粘性材料,粘性差的材料称散性材料。
粘性材料如: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等。
分散性材料如:氯化钾、氯化铵、硫酸钾、硫酸铵等。
尿素介于粘性和分散性之间。
物料造粒必须达到的粘性标准为:
1、以普钙为磷源生产低浓度时,普钙加粘性的调理剂应大于50%。
2、以磷铵为磷源生产高浓度复合肥时磷铵加粘性的调理剂应不低于40%。
3、尿素型配方要根据尿素的用量多少而定,高氮生产一般粘
性材料的比例在35%左右。
五、配方中所用原料必须有利于提高颗粒圆整度。
配方中还应注意物料的分散性,分散性的材料其主要能有以下几点:
1、分散性材料的分解和软化温度相对较高,能提高颗粒在干燥机内的强度,防止颗粒软化而变形,对提高颗粒的圆整度起关键作用。
2、由于分散性材料占一定的比例后,改变了物料粘性过大、易产生大团等不利因素,可提高颗粒的均匀性。
3、配方中分散性物料相加应占35%以上,有些配方中分散性较好的调理剂如:较粗的钙镁磷肥、石英沙、含腐植酸的风化煤等材料。
配方中粘性材料为粘合成球创条件,分散性的材料为颗粒圆整,防止出大球创造条件。
粘合、分散要做到聚散有度,防止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面。
六、配方中应注意物料相配后临界相对湿度的降低
化肥具有吸湿性是它的本质所决定的,有的吸湿点高,有的
吸湿点低。
如果二种或多种品种的原料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会降低,吸湿对生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产品烘不干、冷却后显得潮湿、筛子过不去、产品易结块等。
有些原料相配后临界相对湿度比较低,一般不进行相配如:尿素与硝铵,尿素与硝酸磷肥,如果一定要相配,必须进行特殊处理。
把硝铵与硫酸钾进行预处理后再配入尿素或喷上稀硫酸等方法来提高临界相对湿度。
七、配方中必须防止物料混合后含水量超标,物料混合后含水量
偏高,会产生如下问题:
1、物料中含水量偏高会引起尿素和其它化肥的溶解度提高,析出更多的游离水,即使不加水,物料在混料机中越搅越粘,破碎机中打出泥块,设备内壁严重结疤等问题。
2、物料中水分含量高液相超标易出大颗粒,粉状的干料遇潮湿的新料时会相互结合形成小粒,产生核心太多,颗粒偏小现象。
3、如果物料混合后,含水量超标则需添加吸湿材料如:沸石粉、钙镁磷肥、氧化镁石膏、海泡石等来解决。
八、配方计算方法
按产品标准含水量配料计算法,所谓“产品标准含水量”是指生产的产品中必须保证达到的水分百分含量即国家标准GB15063----2001中规定的各种浓度复合肥中水分含量指标:高浓度【总养分含量(N+P2O5+K20)≥40%】的水分≤2%中浓度【总养分含量(N+ P2O5+K20)≥30%】的水分≤2.5%;低浓度【总养分含量(N+ P2O5+K20)≥25%】的水分≤5%,原料肥料中的养分和水分含量的原始数据,必须以每批进厂原料化验结
果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的数据为准。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市场原料肥料来源的差异,对于各种配料计算,还必须考虑配方的经济性和保证产品养分含量达标所需要的最低养分剩余含量,按照配方的各种类型及其经济性、科学性、实用性提出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
㈠、 基准化计算公式
将原料肥料原始养分、水分含量折算成“产品标准含水量”时的养分含量,计算公式称养分“基准化计算公式”。
G=11001
100C G --×C
G -基准肥料养分含量
G 1-产品标准含水量
C -原料肥料养分含量
C 1-原料肥料含水量
㈡、 配料计算(按钾肥、磷肥、氮肥用量先后顺序进行)公式。
1、 基准钾肥用量计算公式
Q=G P
(份数)
Q -基准钾肥用量
P -产品K 20标明量
G -基准钾肥K 20含量
2、 基准磷肥用量计算公式
肥料中只有一种磷肥,用下面公式计算Q (基准磷肥用量)=含量)(基准磷肥标明量产品P2O5)
P2O5(G P
N (基准磷肥中含N 量)=Q (基准磷肥用量)×G (基准磷肥中N 含量)
3、基准氮肥用量计算方式
配料中有两种氮肥用下面公式计算:Q1(基准氮肥混合物用量) =含量)(基准氮肥混合物量)(基准磷肥Ⅱ中含
量)中含(基准磷肥标明量产品N N N P G1N N2N T 1)(--
由下列方程式出混合氮肥中两种氮肥的质量分数X ,(1-X ); X .G (基准氮肥ⅠN 含量)+(1-X ).G (基准氮肥ⅡN 含量)=G (基准氮肥混合物N 含量)
Q (基准氮肥Ⅰ用量)=Q1(基准氮肥混合物用量). X (份数)
Q (基准氮肥Ⅱ用量)=Q1(基准氮肥混合物用量).(1-X )(份
数)。
4、把“基准钾肥用量”“基准磷肥用量”“基准氮肥用量”重新折算成“原料钾肥用量”“原料磷肥用量”“原料氮肥用量”可用下面计算式进行计算:
Q 【原料肥料(氮、磷、钾肥用量)】 =钾肥养分含量)】【原料肥料(氮、磷、钾、养分含量)】【基准肥料(氮、磷、
钾用量)】【基准肥料(氮、磷、.G Q
5、在制定氨酸造粒生产配方时,可以先把氨酸比作为定值,再按照产品养分要求依以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总之,制定复合肥生产配方是一门科学,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以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来考虑。
从化学角度,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并结合生产设备情况,工艺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相互兼顾,以达到生产产品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目的。
附配方实例:
1、养分:N-P2O5-K20(22-12-6)40%
2、配方:(根据目前原料市场中钾肥价格比较高,便适当调
整钾肥用量,配比含氮高低玉米专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