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漫画课程教学大纲.doc

漫画课程教学大纲.doc

《漫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开课部门:艺术与传媒学院
英文名称:The Cartoon Design 适用专业:动画
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学分学时: 2.0学分,计划32学时
编写人:审核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漫画是为动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漫画的发展历史、种类及商业功能等,让学生了解漫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对漫画绘制工具、绘制技巧等内容讲解,让学生掌握漫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同时通过漫画镜头语言的学习,学会分格漫画的表现手法。

漫画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巩固人物造型的绘制技巧、培养创作构思的能力,为其他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漫画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在培养学生学会漫画设计技法,能够独立完成漫画设计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出发。

首先在教这一方面,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始终处在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发挥想象力,并将想象力付诸于实践的角色。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较前沿的设计技巧表现,进而逐步尝试以漫画作品的要求去思考问题。

其次在学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要在学习中探索发现适合于自己的特殊的技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搜集素材的习惯,在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也要求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框架设计
(四)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教师示范、课题实践、作业点评分析等相结合的方
式,分别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法进行讲授。

首先让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明确插画与漫画不同的要求,建立起对课程的基本认识与思考。

平时注意观看图片,启发思维,利用老师绘画示范,让学生对漫画的技能性的表现有更直观的学习过程,规范学习方法,进而更好的创作。

然后,再用实际项目令学生实践练习,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避免光理论讲授过于空泛,光实践教学过于松散的缺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漫画创作的基本技巧
掌握漫画绘制分镜的创作技巧
掌握一定的图像形式美法则
了解漫画最新发展现况与趋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漫画相关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其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对漫画绘制方法的应用与理解,提高专业素养
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新意识。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漫画概述
1、内容要点
(1)漫画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漫画的主要类型、表现形式和风格分类
(3)优秀漫画介绍与作品赏析
难点:漫画的表现形式
重点:漫画的风格
2、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漫画的发展历史
(2)了解漫画的类别及涉及的领域
(3)通过赏析,分析学习优秀漫画作品
(二)漫画人物设计绘制技法
1、内容要点
(1)人物设计造型设计
(2)人物变形方法
(3)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绘制
难点:人物的变形方法,动作的设计
重点:人物造型设计、变形方法、表情设计
2、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人物造型设计表现手法
(2)掌握变形方法和动作表情的设计
(三)漫画背景的绘制技法
1、内容要点
(1)背景的空间透视
(2)不同物体材质的体现方法
(3)特殊天气的绘制(雨、风等)
难点:空间透视关系的把握
重点:场景与人物关系
2、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一定的空间透视表现技法
(2)掌握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不同不同材质物体的表现(四)单幅漫画表现技法
1、内容要点
(1)画面的节奏
(2)画面的切换技巧
(3)人物的性格化体现
难点:画面的节奏
重点:画面的切换技巧
2、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漫画分格的衔接技巧
(2掌握多种漫画技法的表现形式
(五)剧情漫画创作
1、内容要点
(1)漫画对脚本(故事)的依赖
(2)脚本的创作技巧
难点:脚本故事的戏剧性
重点:脚本故事的戏剧性
2、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脚本创作的一般规律
(2)了解观众的审美趣味
(3)了解作品的发表的媒介
四、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注:(1)实验性质为验证、设计或综合;(2)考核形式分为平时成绩、项目考核或大作业;(3)课内学时应与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学时一致。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选修课程或预修知识建议
先修课程:数字绘画技术,角色设计,场景设计
(二)教材选编和使用建议
建议教材:无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类型:考查
期末考核方式:大作业
学生课业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项目成绩(4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组成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保障
1、文字教学资源
(1)《激漫漫画绘画技巧提高篇》,(日)美术出版社著,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2)《现代漫画概论》,王庸声著,海洋出版社
(3)《漫画实战教程》,许培育,上海人民出版社
2、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具有相关的网络教学素材资源,并将建立起相关的网络教学课程,以方便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予以巩固学习。

3、教学保障
教学团队中拥有相关经验的合格老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素材。

拥有能够配合教学需要的相关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教学上获益良多,为更好的教学,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效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2、Cimatron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