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34T1876-2013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规范

DB34T1876-2013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规范

ICS65.020.30
B 4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criterion for standardized egg type Chicken demonstration farm
2013-05-10发布2013-06-10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宿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宿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宿州天雨养殖(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尚敏、谢俊龙、车跃光、陈晓红、汤汇、郑久坤、邵志刚、宋林。

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中的选址与布局、鸡舍建筑、设施与设备、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生产水平、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04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家禽产地检疫规程
3 选址与布局
3.1 选址
3.1.1 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不得位于《畜牧法》禁止的区域。

3.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 500 m 以上,距离屠宰场、化工厂和其他养殖场 1000 m 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 3000 m 以上。

3.1.3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供电可靠、交通便利。

3.1.4 场址周围应具备就地无害化处理粪污的足够场地和排污条件。

3.1.5 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规定。

3.1.6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88 要求。

3.2 布局
3.2.1 蛋鸡场总体布局应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区,周围及各区间筑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有绿化带。

3.2.2 生活管理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

主要布置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宿舍、值班室、人员及车辆消毒设施、大门等。

DB34/T 1876—2013
3.2.3 生产区入口处设置第二次人员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主要布置有各类鸡舍、更衣室、消毒室、蛋库、隔离设施等。

按主导风向鸡舍排列顺序依次为育雏舍、育成舍和产蛋鸡舍。

3.2.4 辅助生产区应布置供水、供电、设备维修、物资仓库、饲料贮藏等设施。

3.2.5 废弃物处理区处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用围墙或绿化带与生产区隔离,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舍和焚烧炉、污水及粪污处理设施等。

3.2.6 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4 鸡舍建筑
4.1 鸡舍类型选择半开放式或密闭式。

朝向宜采取南北方向位,具备防鸟、防鼠及防虫设施。

4.2 鸡舍墙体要保温隔热、内墙应平整光滑。

舍内地面要求防滑、耐腐蚀。

4.3 采用两阶段饲养,
——育雏育成舍:产蛋鸡舍以 1:3 为宜,三阶段饲养,
——育雏舍:育成舍:产蛋鸡舍以 1:2:6~7 为宜。

4.4 鸡舍建筑参数
——鸡舍宽:鸡笼+走道,390型笼具两列三走道、三列四走道舍宽分别为7.8 m、11 m,4128型笼具舍宽分别为8 m、11.5 m。

——鸡舍长:开放式鸡舍80 m以内,封闭式鸡舍80 m~120 m。

——鸡舍高:390 型笼具鸡舍屋檐高 2.5 m~2.8 m,4128 型笼具鸡舍屋檐高 2.8 m~3 m。

5 设施与设备
5.1 设备
应选通用性强、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定型产品。

要求无毒害、耐腐蚀、结实耐用、配件齐全。

5.2 饲养设备
5.2.1 喂料设备
包括料槽、喂料车、自动供料机等。

5.2.2 饮水设备
包括槽式饮水器、杯式饮水器、乳头式式饮水器及真空式饮水器等。

5.2.3 笼具
分育雏笼、育成笼及蛋鸡笼。

主要有 390 型(为 3 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 90 只)、4128 型(为 4 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 128 只)和层叠式(4~8 层)笼具。

产蛋鸡占有笼底面积应 ≥500 cm2 /只。

5.3 环境控制设备
5.3.1 控温设备
DB34/T 1876—2013 包括暖风炉、低压喷雾系统、高压喷雾系统等。

5.3.2 通风设备
采取机械通风,主要设备有湿帘及风机、电风扇等。

5.3.3 光照控制
采用电子光照控制器,自动调节光的强弱及时间等。

5.3.4 消毒设备
包括消毒池、高压清洗机、紫外消毒灯、高压灭菌器、喷雾器等。

5.4 无害化处理设备
主要有焚烧炉、分解池、清粪设备、沼汽池等。

5.5 辅助设施
主要有兽医室、更衣消毒室等。

5.6 电力负荷等级
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

5.7 建筑物防火等级
按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三级设计
5.8 排水
应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采用暗管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6 饲养管理
6.1 饲养制度
实行全进全出制,规模较大的实行分栋全进全出制。

6.2 饲养方式
以育雏育成期网上平养,产蛋期笼养或全程笼养为宜。

6.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培训与考核制度等。

6.4 聘任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6.5 饲料使用符合NY 5032要求,兽药的使用参照NY 5030执行。

6.6 饲养管理
按 NY/T 5038 的要求执行。

DB34/T 1876—2013
7 防疫管理
7.1 建立卫生防疫和消毒管理制度,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7.2 消毒
7.2.1 大门设专职人员,负责来往人员、出入车辆的消毒工作。

消毒池与门同宽,池深 0.3 m~0.5 m,长 3.0 m~5.0 m,定期更换消毒药液,并保持有效浓度。

7.2.2 每周对场区和鸡舍消毒 2 次,每周带鸡消毒 1 次。

7.2.3 每批鸡出栏后,鸡舍应空置 2 周以上,彻底清洗、消毒。

7.3 免疫
应符合 NY 5041 的要求。

7.4 出售前要按《家禽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上市。

8 生产水平
8.1 育雏育成期死淘率(鸡龄 ≤20 周)<6%,产蛋期月死淘率(鸡龄 ≥20 周)<1.2%。

8.2 饲养日产蛋率 ≥90%维持 16 周以上。

9 环境保护
9.1 新建养鸡场应通过环境评价。

9.2 新建养鸡场应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过的废弃物应符合 GB 18596 的规定。

9.3 病死鸡的处理应符合 GB 16548 的规定。

9.4 场区内应进行绿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