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腕和手部检查法(2020年整理).pptx

腕和手部检查法(2020年整理).pptx

(1)腕部餐叉样畸形:发生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2)爪形手:若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所致,出现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由尺神经损伤所致,则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半屈曲,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萎 缩。
(3)铲形手: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所致,表现为大、小鱼际肌萎缩,掌部的两个横弓消失,掌 心变为扁平,状如铲形。
(三)触诊 1.骨触诊 先检查患者的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桡骨及尺骨远端,触诊其骨轮廓及有无压痛;然后检 查近排、远排腕骨,依次触诊掌骨、指骨,注意有无骨中断、触痛。检查掌指关节、近端及远端指间关节有无肿 胀、触痛、畸形、运动障碍。
拇指掌侧基底有掌指横纹,拇指掌侧指间关节处有指间横纹,其余 4 指的掌指横纹位于近节指骨的中部 平面。掌侧的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处,有近端指间横纹和远端指间横纹。
手背的指蹼位于近节指骨的中部,指蹼从背面观形成一斜面。
皮肤瘢痕,常可为深部组织损伤提示检查线索。 3.指甲的形状和颜色 正常指甲呈粉红色。甲床苍白是贫血或循环系统疾病的一个征象。正常指甲无 凹陷或劈裂,其根部小新月形区域应是白色,异常指甲呈匙状甲或杵状甲。
(4)腕下垂:桡神经损伤后,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形成腕下垂。此外,外伤性伸腕肌腱断裂 亦可出现垂腕畸形。
(5)锤状指:主要由指伸肌腱止点及附近断裂,或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不能 主动伸指,形成锤状。
(6)并指畸形:多属先天性畸形,也可由损伤、烧伤后处理不当引起.常为 2 个指并连,也有 3 个或 4 个手指连在一起,涉及拇指者少见。
手的功能位为腕背伸 20~30°,拇指充分外展,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为分开,各指间 关节的屈曲位置较为一致:即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端指间关节微屈曲。
2.腕和手的皮肤和皮纹 手掌有 3 条主要的皮纹:大鱼际纹(或称近端掌纹)、掌中横纹、远端掌横 纹 。大鱼际纹,于大鱼际基底勾划出大鱼际轮廓;掌中纹从大鱼际纹的桡侧开始,朝远端掌横纹相平行的方向延 伸;远端掌横纹,从食、中指的指蹼间到手掌尺侧。
匙状甲呈凹形,是霉菌严重感染的结果;杵状甲呈半球形,宽而大,指甲下常发生软组织增生,多见于 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4.腕和手部肿胀 (1)腕部肿胀:腕部出现肿胀,多因关节内损伤或病变。腕部挫伤、韧带或关节囊撕裂、腕骨骨折或月 骨脱位则肿胀明显。急性化脓性腕关节炎则全腕肿胀显著,且发红发热。腕关节结核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风 湿性关节炎肿胀发展迅速,时肿时消,往往呈对称性肿胀。
(2)鼻咽窝肿胀:正常的生理凹陷消失,多因腕舟骨骨折。
(3)龄腕背侧肿胀:多见于伸指肌腱腱鞘炎、腕骨骨折、腱鞘囊肿等。 (4)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肿胀:外伤可引起肿胀。如无明显外伤,远端指间关节肿胀,中年以上患者多 见于骨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5.腕和手部畸形 1
学海无涯
学海无涯
3.腕桡偏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患者的手向桡侧作桡偏运动,正常可达 30°。
4.腕尺偏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患者手向尺侧作尺偏运动,正常可达 40°。 5.伸指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掌指关节伸直位 0°,可过伸 15~25°。近端指间关节与远端指 间关节达到伸直位 0°为正常。
(10)多指畸形:大多发生在拇指桡侧,其次发生在小指尺侧,在食、中、无名指两侧者较少见。
6.手部肌肉萎缩 (1)大鱼际肌萎缩:多由正中神经损伤,肌肉麻痹造成,或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长期受压所致。大鱼际 处创伤,造成正中神经运动支损伤,也可引起大鱼际肌萎缩。
(2)小鱼际肌萎缩:由尺神经损伤或在肘后内侧尺神经沟处长期受压,或尺神经炎,可造成小鱼际肌萎 缩。
6.屈指运动 掌指关节的屈曲正常可达 80~9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正常可达 90~100°。远端指 间 关节屈曲,正常可达 60~90°。
7.手指外展 检查时嘱患者将手指伸直,并分别以中指为轴线作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动作,即手 指外展,正常可达 20°。
8.手指内收 检查时手指外层位,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并拢,正常运动度数为内收 0°。 9.拇指背伸 检查时嘱患者拇指向桡侧外展,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夹角可达 50°,即为拇指背伸的运动 度数。
(7)短指畸形:此为先天性畸形。其手部掌骨、指骨数目不缺少,只是短小。可为纵排或横排一列或数 列的指骨或掌骨短小。
(8)缺指畸形:可为先天性遗传引起,也可为外因造成,如被羊膜索条或脐带缠绕压迫所致,或因外伤 而造成。
(9)巨指畸形:为先天性畸形,原因不明。患指过度生长粗大,可发生于 1 个手指或几个手指。
学海无 涯
腕和手部检查法
(一) 望诊
1.腕和手的姿势 观察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的变化,以助诊断。 手的休息位是手处于自然静止状态,此时手部的肌肉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休息位时腕关节背伸 10 一 15°,并有轻度尺偏,手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半屈曲,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食指远端指间关节的桡 侧,第 2~5 指的屈度逐渐增大,呈放射状指向舟骨。如果损伤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或肌腱时,破坏了手 部肌肉原有的平衡,则改变了休息位而产生畸形。
10.拇指屈曲 检查时患者掌心向上,嘱患者拇指运动横过手掌,拇指端可触及小指基底,拇指掌指关 节屈曲正常可达 50°,指间关节屈曲可达 90°。
11.拇指掌侧外展 检查时患者手伸直,拇指离开手掌平面向掌前方运动,拇指与掌平面构成的角度约 为了 0°,即为拇指掌侧外展运动的度数。
12.拇指背侧内收 患者拇指在充分掌侧外层位再回到解剖位置,正常拇指背侧内收为 0°。 13.拇指对掌 检查时先将拇指置于掌侧外层位,然后向各指端作对掌运动,正常时拇指端可触及其他 各手指指端。
(3)骨间肌萎缩:掌侧骨间肌萎缩因解剖位置关系,临床表现不明显,而背侧骨间肌萎缩可清楚看到。
(二)运动检查
腕关节、掌指关节度即为运动度数。
1.伸腕运动 检查时患者屈肘 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嘱患者作伸腕运动,正常伸腕可达 60°。
2.屈腕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其作屈腕运动,正常屈腕可达 60°。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