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下面是出guo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
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
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2)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
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3)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 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五、布置作业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寓言二则滥竽充数宣王——三百人——混湣王——一一听之——逃虚伪必定原形毕露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板书;邯郸学步)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幽雅 * 机械姿势顽固(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
(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四、拓展延伸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
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五、布置作业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寓言二则邯郸学步一进城学过了几天不进步一段时间不会走盲目跟随别人终将自食其果教材分析《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这两则寓言都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九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经验。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学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睬、肠胃、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想法,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尤其是谁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故事“惊弓之鸟”中的更羸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你从句子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展开讨论)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刚才的疑问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课文,你能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吗?( )的纪昌(估计学生会填:认真、虚心、有恒心、有毅力、有决心、好学等词语,该填空让学生明确文中人物形象的鲜明个***,为学生领悟寓意作铺垫。
)纪昌想( )。
飞卫让( ),先练( ),后练( )。
纪昌都( ),飞卫才( )。
纪昌终于( )。
4.交流自学情况,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讨论,在读中悟理。
1.纪昌是怎样认真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纪昌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再反复地读读这些句子。
2.体会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A.“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起来。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起来。
”(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纪昌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点也不耽搁。
第一次已经练得即使用针去刺眼皮都能不眨一下的程度,应该已经很好了,但听了老师的话,马上二话没说又去练了。
)B.“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你知道织布机是怎样织布的吗?“注视”是怎样地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了练本领,纪昌很有决心,肯吃苦,躺在织布机下,睁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不断快速来回的梭子,这多累呀!可他这样整整练习了两年。
多么不容易呀!)抓住关键词,朗读指导。
C.“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抓住“每天、聚精会神、盯”词语体会纪昌的认真、专心、持之以恒)朗读指导3.正因为纪昌这样认真,有恒心,有毅力,所以——他练就了一双好眼力。
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出示句子: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朗读指导,用赞叹惊讶的语气读出对纪昌的敬佩。
此时,你相对纪昌说什么?(可能是对纪昌的敬佩,可能是对他的赞美,可能是夸他基本功练得扎实,也可能是告诉纪昌可以开弓射箭了。
)4.纪昌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练习眼力,这对学习开弓射箭有用吗?讨论疑问,交流看法,从而懂得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看来,想要练好本领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自己努力认真地把基本功练得扎实,还要有好老师的指导。
四、课外延伸,懂得生活中的真理1.世界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学画故事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出示故事《达芬奇画鸡蛋》,老师为什么一直要让达芬奇画鸡蛋?2.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
出示:要想掌握驾车本领,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