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语训小班融合教育工作总结在“二期课改”理念不断渗透的今天,我们的融合教育工作也稳步发展,通过融合教育园本课程的培训和不断的尝试摸索,健班教师对聋儿生心理特点越来越了解,课程的实施也越来越关注到孩子们的双向发展。
本学期我们语训小班12名幼儿分为两组,每组6名幼儿根据单、双周分插入小一、小二、小三、小四班中,每组一名配班教师负责协助健班的教师开展课程,双方教师做到课前共同备课、针对选择课程的需要及时做好铺垫与准备工作,课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与反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渐渐地喜欢参与融合课,对于对方班级的孩子们也渐渐的放开胸怀接纳他们,基本达到了学期初的预期目标。
一、关注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措施引导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我们班最大的特点是小年龄的孩子特别多,托班年龄的孩子占了近一半人数,这给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记得第一次融合课,孩子们胆怯、紧张,坐在健听孩子的中间不时回头看看自己班级的老师在不在,当健听班级的老师邀请他们参与活动时很多孩子哭了,还有孩子甚至对健听幼儿挥手相向,十分的排斥。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几位配班教师连忙商量对策,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参与到健听幼儿中一起玩耍,带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现在,孩子们每次融合时,都非常高兴、积极地要去健班学习本领、共同玩耍、共同分享的过程中交上了朋友,现在,在走廊上看见一起融合的小朋友大家都会互相招呼哦。
二、双方教师默契配合,融合课质量稳步提升。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孩子们和同伴之间的相处还处于单独游戏阶段,因此很多课程只能在引导、体验上下功夫。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语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听不懂老师和小朋友课堂中的语言,只能多依靠视觉冲击感受学习的内容,依靠听觉做一些简单的模仿,这给健班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们更慎重的选择教育教学内容,逐步引入具有认知要求的“好吃的水果”“动物的花花衣”等课程,随着孩子们语言的发展,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对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配合更默契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喜欢参与融合活动,喜欢和伙伴们在一起,并逐步开始尝试回答健班老师一些简单的提问。
三、努力方向:
1、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幼儿在融合活动中的表现、与健听幼儿之间的交
流、参加融合教育活动前后的变化与差异等等,我们两个班的老师都是亲历者,是重要的见证人之一,健班教师和我们语训部的老师在事先能坐到一起选教案,共同备课,确认所选的课的内容既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又适合我们聋孩子,不能太难,又要针对我们聋孩子在课上进行提问。
在每次课后,我们语训部的教师和健班教师对其融合课进行反思反馈,看到了孩子进步的地方和对一些课上有困惑的地方进行商讨。
对于融合教育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更好的发挥融合教育工作中健班教师的主体地位,将会使融合教育工作发展的更好。
2、小班的孩子尚处于单独游戏向平行游戏发展的过程。
选择适合双方幼儿共同发展的课程内容,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与语言环境,设计更加的活动环节,更好的为促进特殊幼儿的语言发展所服务,形成园本教案汇总,还需要更深的探讨。
张燕、孔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