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的相关知识介绍

政府的相关知识介绍

一、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形象地说,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

“6”是指通常所说的“六大领导班子”,即中央委员会(包含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是指国家主席;“2”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中枢中“党”、“政”、“军”、“法”四大方面。

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就是这四大方面的展开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方面一、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提前举行或延期举行,其任期也相应改变。

党的中央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名额一般为200人左右,候补委员100名左右。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般为20人左右。

政治局常委会是政治局中的核心,它的任务和政治局的任务相同,但其成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更为经常地集中研讨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为政治局会议做必要的准备。

政治局常委一般为5—7人组成。

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在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章和其它重要的规章制度,协助党中央整顿党风,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政”的方面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简述,以后专门详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暨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每五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由人大常委会召集,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全国人大会议有四种会议形式: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全体会议和代表团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现在我国逐步增加了的它的监督宪法实施权,扩大了它的立法权,重要的人事任免权,扩大了它的财政监督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简称“国家主席”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的、正式的、合法的代表。

任期与全国人大任期相同,连任不超过两届。

他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

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战争状态。

对外,国家主席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缓和废除同国外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在我国,国家主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但不直接处理国家行政事务,不单独决定国家事务,他的责和权都是与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中国的国家主席不是“虚位元首”,而是“集体国家元首”的一种类型。

在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总,主要是发挥一种代表性、象征性和形式性的作用。

三、国务院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的核心领导是“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它的权力分为五方面的权力:行政执法的权力、行政立法的权力经济管理方面的权力、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权力和对外事务方面的权力。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

人民政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所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关。

从现实情况来看,人民政协承担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两大职能。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人民政协实行委员制。

“军”的方面中央军委“中央军委‘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军委主席对于军委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有最后决定权,全军必须服从军委主席的命令和指示。

军委主席对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法“的方面中国的中央司法系统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人民法院体系由四个审级构成,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

此外,还有专门的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以及森林、石油、农垦等方面的专门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它的职责主要有:对有关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向全国人民法院涕泣公诉;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有权提出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设副检查长、检察院若干人。

它与人民法院的系统一样,也分四级。

中国的政治主要有四套班子。

分别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中国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共,中共中央政治局是权力核心二、政府1.含义: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

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决策、行政法规、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监察等等,都应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原则和精神,都对其规定的所有适用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强制执行。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社会公共权力。

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订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机构,即通常所谓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狭义: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特点(1)从行为目标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公共利益为服务为目标,在阶级社会里,它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服务目标;(2)从行为领域看,政府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领域;(3)从行为方式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强制手段(国家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的权威性和强制力;(4)从组织体系看,政府机构具有整体性,它由执行不同职能的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严密的系统,彼此之间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N on-G overnmental O rganization,缩写NGO)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

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

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缩写NPO),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

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1、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类社会组织,是一种有别于党政群机关及企业,受国家管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多以服务的方式进行专业性生产劳动,创造出精神和物质产品服务于社会,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谋求合法的经济效益,所需经费靠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或自行解决的实体单位。

2、社区管理型组织社区管理型组织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政府组织。

社区管理型组织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在职能上承担了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在性质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福利性和保障性的特征.3、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人们为着一定的目的,通过结社成立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总称。

社会团体是社会进步尤其是社会生活民主化的产物,在社会系统中的诸多社团组织中,因阶级属性、阶层利益、行为倾向、社会职能、成员成分以及职业分工和年龄构成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社团类型的多样性。

从其履行社会职能的角度,可将我国目前的社会团体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①政治性团体。

②经济性团体。

③文化性团体。

4、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民间主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机构。

这种机构由于是由民间主办的,少有或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必需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其收入余额不能在组织成员与理事会之间进行分配,这种有偿服务与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一)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的,从营利性组织的局限性入手对非政府组织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在一些经济领域,由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比如捐赠者对于慈善机构,如果让营利性企业去经营或提供,捐赠者会担心营利组织会因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能提供令自己满意的服务,而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使消费者更为信赖。

志愿失灵理论是由萨拉蒙提出的,又叫第三方管理理论、优势互补理论。

他认为非政府部门也有固有的缺陷,如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狭隘性、家长式作风和业余性,政府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又可以用其在社会需求方面的很好的弹性来弥补政府固有的高层化和制度刚性。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是相互依赖和互补的关系:政府负责资金动员,非政府部门负责提供服务,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二)政府——非政府关系的类型学理论由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于1992年提出。

根据福利服务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即服务的资金筹集与授权和服务的实际配送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模型分为四种:1、政府支配模式。

即政府既筹措资金又提供服务,通过税收筹集资金,通过雇员传送服务。

2、非政府组织支配模式。

与政府支配模式相反,一切由非政府组织处于支配地位。

3、双重模式。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筹集资金和配送服务,只不过两者各司其职,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的不足,向政府力量无法达到的顾客提供服务或提供政府所没有的服务。

4、合作模式。

即政府提供资金,非政府组织配送服务。

包括“合作的卖者”模式和“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后者与前者区别在于非政府组织更具有自治、决策和发言的权利。

(三)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学中引入治理概念,并对其加以发展和改造而形成的包括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部门管理在内的新的科学范式。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治理,为打破公共物品政府垄断开启了思路。

整个社会可以划分为三大部门,即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它们依据不同的行为原则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社会职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