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的护理
防治原则
• 仔细观察产程,消除病因,协调性宫缩 乏力以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为主;
•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以镇静、调整宫缩为 主;
• 二者均需防治产后出血及感染。
护理评估
• (一)健康史 • (二)身体状况 • 1.协调性宫缩乏力 •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 (1)宫缩特点:子宫收缩有节律性、对称性和 极性,但收缩力弱,护治疗配合 • 1.第一产程 • (1)针刺穴位 • (2)刺激乳头,可加强宫缩。 • (3)人工破膜:宫口扩张≥3cm、无头
盆不称、胎头已入盆者,可行人工破膜。 • (4)地西泮静脉推注:
• (5)缩宫素的使用 • 适应证: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3cm、胎
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 • 方法: 5%葡萄糖 500ml 静脉滴注
护理评估---健康史:
• 询问有脊柱和髋关节结核、佝偻病、脊 髓灰质炎、外伤史等。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 1.全身检查:注意身高、步态、体态、有 无跛行、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畸形
• 2.腹部检查:①腹部形态。②胎儿大小估 计。③胎位确定。④估计头盆关系
跨耻征可疑时纠正实验
护理评估
• 3.骨盆测量
手术助产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难产、手术产有关。
护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1.防治佝偻病、结核、脊髓灰质
炎、外伤等。 2.加强产前检查
护理措施
• (二)病情观察 • 对于骨盆入口平面狭窄、胎头跨耻征可
疑阳性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试产。
试产的注意事项
• 试产时应有专人守护,密切观察,评估产程进 展。
宫缩过强的处理
(四)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及时纠正原因、禁止阴道内操作、停用缩宫素 等。如无胎儿窘迫症状,可给予镇静剂如哌替 啶或吗啡,一般可消除异常宫缩。 当宫缩恢复正常时,可行阴道助产或等待自然 分娩。若经上述处理不能缓解,宫口未开全, 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均应立即 行剖宫产术
• 问题:诊断?处理意见?
处理原则
• 根据狭窄骨盆的类型、程度,结合 产力、胎儿大小、胎方位、胎头变 形能力、胎心、产妇年龄、产次等 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分娩方式。
入口平面狭窄:
• 绝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cm,入口前 径≤8cm)行剖宫产;
• 相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5-17.5cm, 入口前后径8.5-9.5cm,胎儿体重 <3000g,在严密观察下试产。宫口开 大3-4cm,已破膜为试产开始,试产24小时,顺利则阴道分娩,否则剖宫产。
• 胎儿娩出前催产素禁止im、iv。胎儿娩出后可 以。
•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者,先用适当的镇静 剂,如地西泮、哌替啶等肌注,让产妇 充分休息,经睡眠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 子宫收缩,未恢复之前禁用缩宫素。
• 2.第二产程
• 若此时子宫收缩乏力,在无头盆不称的 前提下,也应用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
• 3.第三产程
表现: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胎位触不清, 胎心听不清。有时可出现病理缩复环、血尿等先 兆子宫破裂征象。
2. 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 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也可在胎体某一狭窄部, 以胎颈、胎腰处常见。
表现: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宫颈扩张缓慢, 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时快时慢。此环与病理缩 复环不同,特点是不随宫缩上升,阴道检查可触 及较硬而无弹性狭窄环。
宫缩过强
• 对母儿的危害:
产伤, 软产道裂伤, 子宫破裂。 感染,产后出血。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骨折。
宫缩过强的处理原则:
• 当胎肩娩出时,可给缩宫素10U肌注或 静注,同时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 面色,并注意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 况,以预防产后出血
• (四)心理护理
▪ 协调性宫缩过强 节律和极性正常 宫压过高
子宫收缩过强 无头盆不称存在: 急产总产程<3 h,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或瘢痕子宫:子宫破裂 非协调性宫缩过强 痉挛性缩复环 强直性子宫收缩: 子宫破裂
指骨盆丧失正常形态及对称性所致的狭窄,包括跛行及 脊柱侧突所致的偏斜骨盆及骨盆骨折所致的畸形骨盆。
偏斜骨盆的共同特征是骨盆两侧的侧斜径或侧直径之差 >1㎝。
骨盆狭窄对母体影响
胎位异常、 胎膜早破、 产道感染。 产程延长、 产妇衰竭。 子宫破裂。 宫缩乏力 、尿瘘。
骨盆狭窄对胎儿影响
胎头长时间受压→颅内缺氧、出血。 胎头浮动→脐带先露. 胎膜早破→脐带脱垂. 手术产及感染机会多→新生儿感染↑ 窒息、死亡。
• 表现为:①胎先露及胎方位异常。②产 程进展异常,潜伏期及活跃期早期延长。 ③其它:宫缩乏力,胎膜早破,脐带脱 垂。
• 2、中、出口平面狭窄:常见于漏斗骨盆: 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2横 指,坐骨结节间径<8cm,耻骨弓角度< 90。 ,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cm
• 表现为:
第八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 分娩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产力、产道、 胎儿和产妇的心理状态四个因素。
• 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 这些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分娩过程受阻, 称为异常分娩(abnormal labor),通常 称难产(dystocia)。如在分娩过程中处 理得当,难产又可转化为顺产 (spontaneous delivery)。
第二节 产道异常
• 产道是胎儿分娩必要的通道,包括骨产 道(骨盆)及软产道。
• 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异常(骨盆狭窄) 及软产道的异常。
• 一、骨产道异常
狭窄骨盆分类及临床表现
•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常见扁平骨盆
骶 耻 外 径 < 18cm , 对 角 径 < 11.5cm , 入口前后径<10cm。
第一节 产力异常 (abnormal uterine action)
定义
•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失去节律性、 对称性、极性或频率及强度有改变,称 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分类:
原发性
协调性(低张性)
子 宫 收
宫缩乏力
继发性
不协调性(高张性)
缩
力 异 常
协调性 无阻力时:急产
宫缩过强
有阻力时:病理性缩复环
• ( 3 ) 活 跃 期 停 滞 ( protracted active phase):活跃期宫口停止扩张达2h以上。
• ( 4 ) 第 二 产 程 延 长 ( prolonged second stage):初产妇>2h,经产妇>1h,无痛分娩 >3h。
• ( 5 ) 第 二 产 程 停 滞 ( protracted second stage):第二产程中胎头下降无进展达1h。
• (三)心理社会资料 • (四)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 1.疲乏 与产程延长、进食少、睡眠少 及体力消耗有关。
• 2.焦虑 与产妇担心自身和胎儿安危, 害怕手术有关。
• 3.有感染的危险 与产程延长,多次阴 道检查或手术产有关。
• 4.潜在并发症 产后出血。
护理措施
• (一)预防措施 • 1.作好产前宣教,使孕妇了解精神因素在分娩过程
中的重要性。 • 2.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发现病理妊娠及异常胎位,
并及时处理。 • 3.临产前后鼓励多进食,保证睡眠。 • 4.及时排空大小便,避免直肠、膀胱充盈影响宫缩。 • 5.临产后勿过多使用镇静剂、镇痛剂,以免抑制宫
缩。
• (二)病情观察 • 1.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 2.观察产妇一般情况 • (三)一般护理 • 1.补充营养 • 2.保证休息 • 3.保持膀胱或直肠空虚
• (6)胎头下降延缓(prolonged descent): 在宫颈扩张减速期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 产妇<1cm/h,经产妇<2cm/h。
• (7)胎头下降停滞(protracted descent): 减速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h以上。
• ( 8 ) 滞 产 ( prolonged labor ) : 总 产 程 >24h。
• (2)产程延长,产妇疲劳,胎儿窘迫
•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 (1)宫缩特点:子宫收缩失去节律性、对称性 和极性,
• (2)使产程延长,产妇疲劳、胎儿窘迫出现早。
3、产程曲线异常:
• ( 1 ) 潜 伏 期 延 长 ( prolonged latent phase):>16h。
• ( 2 ) 活 跃 期 延 长 ( prolonged active phase):>8h。宫口扩张初产妇<1.2cm/h, 经产妇<1.5cm/h时,常提示活跃期延长。
• (1)骨盆外测量: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 常值2cm或以上为均小骨盆。骶耻外径 <18cm为扁平骨盆。坐骨结节间径 <8cm,耻骨弓角度<90°,为漏斗骨盆。
• (2)骨盆内测量:骨盆外测量发现异常, 应进行骨盆内测量。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子宫破裂、胎儿窘迫。 2.焦虑:与分娩过程的结果未知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胎膜早破、产延长、
• ①胎位异常:持续性枕后(横)位。
• ②产程进展异常:减速期,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下降延缓与停滞。
• ③继发性宫缩乏力。
• 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常见于均小骨盆。
• 骨盆各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以 上。
• 若胎儿小、胎位及产力正常,可经阴道 分娩,否则可致分娩受阻。
4. 畸形骨盆:常见于骨软化症骨盆和偏斜骨盆。
中骨盆平面狭窄:
• 阴道分娩: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已达 坐骨棘水平或以下。
• 剖宫产:宫口开全1小时以上,产力好而 胎头双顶径仍在坐骨棘水平以上,或伴 有胎儿窘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