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控制措施分析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吴象城
发表时间:2018-04-04T15:20:07.9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吴象城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投资,保证工程的进度、安全及质量而进行周全的策划。
广东华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28247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投资,保证工程的进度、安全及质量而进行周全的策划。
建筑工程管理事关企业的信誉、经济效益甚至存亡问题,科学的管理手段能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措施;施工管理
前言:目前,国际化和全球化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开始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它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运作之间的
客观规律,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它能作为工程实践的指导。
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
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1.2 施工阶段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就是现场施工,对该阶段的管理是否良好,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和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比较低;选用的机械不够,机械老化、性能不佳,由于缺少创新技术的支撑,在建筑施工中高效的新型机械很少采用。
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实际水平与文化程度不对称,施工技术偏低,专业技术拔尖的管理人员少,高级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同时缺乏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使用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1.3 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1.4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状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比较薄弱,素质偏低。
在现代化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高要求、高技术含量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专业管理程度比较落后、低下,这种状况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 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完善和革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应在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要加大完善管理制度的力度,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以及采取必要的管理工具,对现有的操作和规划进行重新调整,使管理变得专业化、现代化。
2.2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安全生产是所有的企业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
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直接领导着工人进行施工,必须非常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做到事事有底,每项施工都要有专人负责,对于违章作业要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每位施工
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这就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对工程进度层层把关,各阶段都要签定生产安全责任书。
监督人员必须督促和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生产安全责任制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没有明确责任的施工单位,要限定时间进行整改,必须做到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的安全。
2.3 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同,为了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经过岗前培训,不仅可以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按计划、按质量完成。
2.4 优化力资源配置,建筑工程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需要大
量的人力资源。
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降低建筑企业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
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人力的浪费,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于施工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按施工图纸施工要求进行审核,二是对施工过程中人员和材料的统计。
当前一些建设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的管理大多是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从而导致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不能有效控制。
在这粗放式的管理过程当中,施工企业只是指派一些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工序验收等检验管理,加上管理人员的不足,就使得施工管理越发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就给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粗放式的施工管理,造成了企业成本管理很难进行有效实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不到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就很难进行有效保证,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怎样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就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4. 关于抓好施工管理的一些建议及对策
4.1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
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
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
4.2 加强核算意识,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强化材料购买、人工成本及项目预算等诸多环节的
管理工作,从而将项目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落到实处,克服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
要加强企业定额的管理,实现用定额来进行编制计划和组织生产,使用定额进行核算,以此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4.3 讲诚信,守信用,强化合同管理企业要想更好地面向市场,就必须严格遵守工程承包合同,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要提高企业拟制合同的水平,保证合同的完整性与合理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以工程项目合同细则所明确的工期和质量为准,合理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商应和各分包商签订相应的合同,对合同双方进行一定的制约,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负责,总承包商向总工程负责。
结束语: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各种问题并存造成了材料浪费,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
所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赵德文.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03)
[2]杨再霖.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9(03)
[3]林胜华.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市场营销,2010(02)
[4]赵丽巍. 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J}.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