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春知识积累1.zhǎng zhàng cáng zàng bó báo yùn yūn2.明朗郎中嫩芽漱口绵软锦绣眨眼贬低3.朱自清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阅读理解(一)1.写出了春草的生命力强,嫩绿、多、柔软的特点.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在文中起烘托作用,进一步突出了春草的可爱. 2.抓住了春花的品种多、花色艳、香气怡人的特点.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3.是通过人的触觉、嗅觉和听觉来写的.触觉,如“抚摸”;嗅觉,如“气息”;听觉,如“唱出”.4.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5.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天新、美、健壮有力的特点.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成长过程.(二)6.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惯于在幕后做推手.7.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被人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退隐的可贵品质做铺垫.8.问题: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作用: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9.“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10.(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退隐的豁达胸怀.表达应用1.B C A2.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3.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中放声欢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 ;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叫人眼花缭乱.2济南的冬天知识积累1.huo jì zǎo chéng jīng 敞萍毯2.(1)晴朗无云. (2)储存,积聚.(3)灵活而不可捉摸.3.C C4.(1)比喻 (2)拟人5.老舍舒庆春舍予满族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阅读理解(一)1.没有风声、响晴、温晴.2.写山: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3.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的特点是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特点是秀气;“城外的远山”的特点是淡雅.水的特点:“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的特点是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特点是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的特点是清.本文抓住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明主题,又深化题意. (二)5.对比来势猛烈6.作者通过描写“白马湖之风”来展现白马湖之冬的情味,表达了作者僦居上海后对白马湖的思念之情.表达应用1.示例: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2.略.3.D3雨的四季知识积累1.miǎo lì qí苞灌谧2.(1)D C (2)A3.(1)记叙 (2)描写 (3)议论阅读理解(一)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2.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3.雨留给作者的印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二)4.享受春雨(喜爱春雨)5.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6.示例一:我更喜欢选文中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的特点,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二:我更喜欢«春»中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7.(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8.语言生动优美,饱含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赏析略.表达应用1.示例: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未雨绸缪.(任选两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 听风就是雨.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春雨贵如油.(任选其一)2.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3.示例: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积累1.jié dàn zhì sè dī2.(1)B (2)C (3)A (4)B (5)C3.(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1)曹操集曹操 (2)王湾唐(3)李白太白青莲居士 (4)全元散曲天净沙阅读理解(一)1.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2.在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3.“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天涯的游子相映,更触动了游子的乡思,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二)4.词曲(小令) 秋天5.怀人思乡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6.刻画出相思之苦对人的煎熬,极富创造性.(三)7.直抒胸臆借景抒情8.B表达应用1.示例:我是清风我将吹散所有的愁云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2.B3.红绿两种颜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4.略.第一单元综合练习积累运用1.B 2.C 3.B 4.C 5.C6.(1)杨花落尽子规啼 (2)海日生残夜 (3)断肠人在天涯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7.(1)示例:«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平实的歌词从母亲为自己做的小事写起,细致入微地将母爱表达出来了.(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赏析合理即可) (2)示例: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3)示例: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阅读理解(一)8.描绘了大海磅礴的气势(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大意对即可)9.(1)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3)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4)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答出其中两点,大意对即可)(二)10.披铺拼1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3.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特点.这两句话不矛盾.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14.“这”指代收获的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15.林黛玉北宋16.拟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的换着时装.比喻:秋浓如酒,色艳醉人.排比: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引用: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 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写作实践17.略.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知识积累1.huàn shì xiǔ cuì shàn xuè2.长—常忘—望坚—艰复—覆3.(1)恳求. (2)形容说话啰唆.(3)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4)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4.(1)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5.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6.C阅读理解(一)1.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爱.2.花代表美好的事物,母亲希望儿子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希望儿子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3.母亲挡住落叶,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4.(1)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2)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3)菊花开得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4)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5.共有三处: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6.“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二)7.听到了节目里主持人说的话(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8.偶遇、保护并赠送小乌龟,体现了年轻军人内心充满爱;节目里的话给年轻军人真切的帮助和教育,军人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自己选择去雪域高原为祖国奉献,让他认识到了世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所以军人说,“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9.内容上的作用:作者借花开飘香,暗指在这严寒的冬季,爱心之花飘香.他人的一句话,能起到温暖人、教育人、感动人、震撼人的作用,也正如花开一样温馨飘香,沁人心脾.结构上的作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10.示例:一次,在我成绩下滑时,老师给了我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表达应用1.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2.示例:那是细雨对芳草的洗礼,那是白云对天空的守护3.示例一:文学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示例二:文学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示例三:文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6散步知识积累1.sàn qí shà dūn lèi lěi pù pū2.(1)委屈 (2)水波粼粼 (3)各得其所3.(1)× (2)× (3)×阅读理解(一)1.(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诚恳、孝敬,母亲年迈、顺从. (2)表现“我”强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终决定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课文的叙事线索.3.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4.这句话出自“我”的儿子之口.表现了他的天真、可爱、聪明伶俐.5.“我”陪伴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6.母亲:爱护小辈,善解人意.妻子:尊老爱幼,温柔贤惠.“我”:孝敬体贴,关心母亲.儿子:活泼聪明,非常懂事.7.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举例:(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二)8.心情郁闷借酒浇愁心有余悸忐忑不安9.一件事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另一件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特地赶来看看.10.两件事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牵挂;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11.“劈头就问”表现出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表达应用1.示例:风雨中的一把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2.示例: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归宿.因为家,我们在外奔波,创造幸福;也因为家,我们有情感的栖息地.3.(1)示例: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2)示例: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7散文诗二首知识积累1.nì bàn mù dǎo xī dì hànqī2.(1)偷偷地笑. (2)向神祈求保佑. (3)满意,高兴.3.C4.(1)泰戈尔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2)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阅读理解(一)1.表现一家人对莲的喜爱,同时也为下文中把莲比做自己做了铺垫.2.强调雨势之大,更能反衬荷叶对莲的庇护之情重.3.作者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景象.从这浓浓的爱意中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之情.4.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战胜人生路上的坎坷与磨难的人.(二)5.因为“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世外桃源,恬静闲适,那里的人们勤劳耕耘、放牧,自由快乐地生活;因为对岸自然景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里的飞禽走兽也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异彩.6.本诗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描绘对岸的神奇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7.示例:不可以.“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8.示例:“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动的画面. 表达应用1.C2.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3.示例:我是清风我将吹散所有的愁云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4.略8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积累1.fù zh òu nǐ yì qī shě fǒucán2.(1)不久,一会儿 (2)大体(3)不如,不及 (4)约定 (5)离开 (6)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7)舍弃 (8)拉,牵拉3.C4.B5.(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阅读理解(一)1.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1)描写了友人惭愧的心理活动. (2)表现了元方对此人厌恶、不接纳的心理.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5.略.(言之有理即可)6.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二)7.(1)称赞 (2)效法,仿效8.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9.第一次问话: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第二次问话: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10.示例:元方引经据典,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也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回答恰到好处.(三)11.(1)曾经 (2)果实(3)跑 (4)真的是这样12.果树生长在大路边却没有人去摘果子,王戎由此判断果实味道肯定不好.13.强调王戎年少,在同龄孩子中很聪明.表达应用1.示例:鹅毛、鸭绒、杨花、梨花、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示例: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丰富多彩中年是一座山,顶天立地,傲视天地(能写出两句即可)3.(1)示例:做事戒懒,懒会关闭成功门(2)示例: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积累运用1.悴霎匿蔽2.(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相比.3.(1)佩服 (2)信服 (3)欣然 (4)傲然4.示例:慢慢去熬知其甘苦用爱去搭建坚不可摧5.(1)印度人民的意志诺贝尔(2)作家诗人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阅读理解(一)6.(1)约定 (2)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才 (4)回头看7.(1)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2)跟我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8.“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相当于“您父亲”;“家君”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9.陈太丘:守时. 友人:无信无礼.10.略.(二)11.他是个体弱多病、不受同学欢迎的人,而且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也引起“我”的反感.他的结局引起“我们”的深思,让“我们”成长.12.绕道喊“我”去上学;当“我”嫌弃他时,他仍对“我”很热情,执着地与“我”交流.13.不能去掉.表明他的主动、急切及对“我”的情感,内心渴望交流及诉说时的满足、快乐.14.议论.“个体”指那个得肺病的同学,“群体”指班级.15.绕道喊“我”上学,表明“他”友善、真诚;学习好,表明“他”好强自尊;抽凳子一事,表明“他”软弱无助.16.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警醒之语,面对那个得肺病的同学的“遭遇”,“我”的内心充满了内疚.这一段饱含了作者对自己深深的谴责,作者也渴望通过此事唤醒人们的良知.写作实践17.略.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积累1.záo qí shèn shuài cuán jiàn mì bǐ tuìǎo2.敛髓躁罕箔鼎3.D4.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彷徨呐喊故事新编阅读理解(一)1.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2.用宕开一笔的方法,用两个“不必说”来突出下边“单是”一句的内容,由一概全,表现出百草园的乐趣无穷,反映作者感受到的特有情趣.3.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4.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了无限乐趣.5.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二)6.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烘托作用.7.承上启下的作用.(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8.(1)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景仰和赞颂之情.(2)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的精神的赞颂之情.9.(1)特点是句式整齐,结构相同;(2)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3)赞颂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偏重于主观抒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许多乐趣;本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草给作者的感想.11.示例:(1)向鲁迅先生学习.(2)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做贡献.(3)发扬顽强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4)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表达应用1.B2.示例: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10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积累1.jié kǎi zhí kuì混堪翼翼甚恍2.(1)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2)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3.D阅读理解(一)1.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3.爱海伦;对事业执着,讲求教育方法,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启发思维、智慧和情感.(二)4.(1)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2)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5.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意思对即可)6.换成“盲”或“瞎”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7.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平庸(或他对眼前的景物熟视无睹).(意思对即可)8.指只能看东西、辨方向指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9.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示人们“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意思对即可)表达应用1.示例:沙漠里的一泓泉水悠悠碧空中的一首歌谣2.示例: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暖;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清凉.3.(1)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2)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3)B C A11窃读记知识积累1.cén gà kuí shà lù liàngqiàng2.(1)众目睽睽 (2)全神贯注(3)煞有介事 (4)废寝忘食3.林海音台湾苗栗城南旧事阅读理解(一)1.本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的心情.3.示例:“啊!终于和你相见!”作者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神地表达出再次成功窃读的欣喜以及对书的钟爱.4.第一次是在紧邻“三阳春”饭店的一家书店,因“窃读”被发现,沮丧地离开书店.第二次是在文化街的一家书店里,一个店员,居然特地留下一本书,等着“我”去“窃读”.作者领悟到自己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二)5.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6.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7.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意思对即可)8.(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2)“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4)“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5)“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6)“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7)“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