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路常见故障

汽车电路常见故障

汽车电路常见故障主要有:断路、短路、电器设备的损坏等。

为了能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检修方法。

1、直观诊断法:汽车电路发生故障时,有时会出现冒烟、火花、异响、焦臭、发热等异常现象。

这些现象可直接观察到,从而可以判断出故障所在部位。

2、断路法:汽车电路设备发生搭铁(短路)故障时,可用断路法判断,即将怀疑有搭铁故障的电路段断开后,观察电器设备中搭铁故障是否还存在,以此来判断电路搭铁的部位和原因。

3、短路法:汽车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还可以用短路法判断,即用起子或导线将被怀疑有断路故障的电路短接,观察仪表指针变化或电器设备工作状况,从而判断出该电路中是否存在断路故障。

4、试灯法:试灯法就是用一只汽车用灯泡作为试灯,检查电路中有无断路故障。

5、仪表法:观察汽车仪表板上的电流表、水温表、燃油表、机油压力表等的指示情况,判断电路中有无故障。

例如,发动机冷态,接通点火开关时,水温表指示满刻度位置不动,说明水温表传感器有故障或该线路有搭铁。

6、低压搭铁试火法:即拆下用电设备的某一线头对汽车的金属部分(搭铁)碰试而产生火花来判断。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是广大汽车电工经常使用的方法,搭铁试火法可分为直接搭铁和间接搭铁两种。

所谓直接搭铁,是未经过负载而直接搭铁产生强烈的火花。

例如,我们要判断点火线圈至蓄电池一段电路是否有故障,可拆下点火线圈上连接点火开关的线头,在汽车车身或车架上刮碰,如果有强烈的火花,说明该电路正常;如果无火花产生,说明该段电路出现了断路。

间接搭铁是通过汽车电器的某一负载而搭铁产生微弱的火花来判断线路或负载是否有故障。

例如,将传统点火系断电器连接线搭铁(回路经过点火线圈初级绕组),如果有火花,说明这段线路正常;如果无火花,则说明电路有断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试火法不能在电子线路汽车上应用。

7、高压试火法:对高压电路进行搭铁试火,观察电火花状况,判断点火系的工作情况。

具体方法是:取下点火线圈或火花塞的高压导线,将其对准火花塞或缸盖等,距离约5mm,然后接通起动开关,转动发动机,看其跳火情况。

如果火花强烈,呈天蓝色,且跳火声较大,则表明点火系工作基本正常;反之,则说明点火系工作不正常。

现代轿车上的电器故障特点可逐一与其使用特点相联系。

一般电子元件对过电压、温度十分敏感,例如晶体管的PN结易过压击穿,电解电容器在温度升高时漏电亦增加,可控硅元件则对过流敏感等。

这些故障特点,归纳如下:a.元件击穿。

击穿包括过电压击穿或过流、过热引起的热击穿等。

击穿有时表现为短路形式,有时表现为断路形式。

由于电路故障引起的过压、过流击穿常常是不可恢复的。

b.元件老化或性能退化。

这包括许多方面,如电容器的容量减孝绝缘电阻下降、晶体管的漏电增加、电阻的阻值变化、可调电阻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继电器触点烧蚀等。

像继电器这类元件,往往还存在由于绝缘老化、线圈烧断、匝间短路、触点抖动,甚至无法调整初始动作电流的故障。

c.线路故障。

这类故障包括接线松脱、接触不良、潮湿、腐蚀等导致的绝缘不良、短路、旁路等。

这类故障一般与元器件无关。

对以上故障的检修要点:a.要分析电路原理、弄清总体电路及联系。

一旦碰到不熟悉的车型和线路,常常要自己动手,分析电路原理,甚至测绘必要的电路图。

因此,汽车电子电路维修将涉及到电路分析方法问题。

b.先外后内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其技术状况。

汽车上许多电子电路,出于性能要求和技术保护等多种原因,往往采用不可拆卸封装,如厚膜封装调节器、固封点火电路等。

如若某一故障可能涉及到其内部时,则往往难于判断,需要先从外围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它们是否损坏。

c.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

如一些进口汽车上的电子电路,虽然可以拆卸,但往往缺少同型号分立元件代换,故往往需要设法以国产或其它进口元件替代。

这涉及到元件替换的可行性问题。

d.不允许采用“试火”的办法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

在检修方法上,传统汽车电器故障,往往可用“试火”的办法逐一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

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可靠,且对蓄电池有一定的危害,但在传统检修方法还是可行的。

在装有电子线路的进口汽车上,则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

因为“试火”产生过电流,会给某些电路或元件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

因此维修进口汽车电器时,必须借助些仪表和工具,按一定的方法进行。

e.防止电流过载。

不允许使用欧姆表及万用表的Rx100以下低阻欧姆档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以免使之电流过载而损坏。

f.当心静电击穿三极管。

更换三极管时,应首先接入基极;拆卸时,则应最后拆卸基极。

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则应当心静电击穿。

焊接时,应从电源上拔下烙铁插头。

防止烙铁烫坏元件。

拆卸和安装元件时,应切断电源。

如无特殊说明,元件引脚距焊点应在10mm 以上,以免烙铁烫坏元件,应使用恒温或功率小于75W的电烙铁。

现代汽车电器、电子设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功能集约化(组合化)、控制电子化和连接标准化上。

在分析电子线路的故障时,由于它总是与相关的电器设备相联系,所以,一定要了解电器、电子设备的一般特点。

在分析检修电子线路之前应注意的特点:汽车一般设有总电源开关,且多为电磁式。

汽车上有许多地方配置易熔导线,以保护线束,而不是保护某个特定的电器。

它与保险丝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熔断反应较慢,且是导线的形式。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保护性熔断后,不能像保险丝那样容易发现,有些甚至在线束内,在分析故障时要倍加注意。

除极个别情况外,所有进口车均是采用单线制连接,而以车身金属结构作为另一条公共导线,所有电器均以“搭铁”形式与其连接。

原则上,所用电器均为低压大电流器件。

即使是同一厂家的同一型号,也会由于出厂年度不同而有某些改进。

现代轿车上的电器故障特点可逐一与其使用特点相联系。

一般电子元件对过电压、温度十分敏感,例如晶体管的PN结易过压击穿,电解电容器在温度升高时漏电亦增加,可控硅元件则对过流敏感等。

这些故障特点,归纳如下:a.元件击穿。

击穿包括过电压击穿或过流、过热引起的热击穿等。

击穿有时表现为短路形式,有时表现为断路形式。

由于电路故障引起的过压、过流击穿常常是不可恢复的。

b.元件老化或性能退化。

这包括许多方面,如电容器的容量减小、绝缘电阻下降、晶体管的漏电增加、电阻的阻值变化、可调电阻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继电器触点烧蚀等。

像继电器这类元件,往往还存在由于绝缘老化、线圈烧断、匝间短路、触点抖动,甚至无法调整初始动作电流的故障。

c.线路故障。

这类故障包括接线松脱、接触不良、潮湿、腐蚀等导致的绝缘不良、短路、旁路等。

这类故障一般与元器件无关。

对以上故障的检修要点:a.要分析电路原理、弄清总体电路及联系。

一旦碰到不熟悉的车型和线路,常常要自己动手,分析电路原理,甚至测绘必要的电路图。

因此,汽车电子电路维修将涉及到电路分析方法问题。

b.先外后内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其技术状况。

汽车上许多电子电路,出于性能要求和技术保护等多种原因,往往采用不可拆卸封装,如厚膜封装调节器、固封点火电路等。

如若某一故障可能涉及到其内部时,则往往难于判断,需要先从外围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它们是否损坏。

c.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

如一些进口汽车上的电子电路,虽然可以拆卸,但往往缺少同型号分立元件代换,故往往需要设法以国产或其它进口元件替代。

这涉及到元件替换的可行性问题。

d.不允许采用“试火”的办法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

在检修方法上,传统汽车电器故障,往往可用“试火”的办法逐一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

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可靠,且对蓄电池有一定的危害,但在传统检修方法还是可行的。

在装有电子线路的进口汽车上,则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

因为“试火”产生过电流,会给某些电路或元件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

因此维修进口汽车电器时,必须借助些仪表和工具,按一定的方法进行。

e.防止电流过载。

不允许使用欧姆表及万用表的Rx100以下低阻欧姆档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以免使之电流过载而损坏。

f.当心静电击穿三极管。

更换三极管时,应首先接入基极;拆卸时,则应最后拆卸基极。

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则应当心静电击穿。

焊接时,应从电源上拔下烙铁插头。

防止烙铁烫坏元件。

拆卸和安装元件时,应切断电源。

如无特殊说明,元件引脚距焊点应在10mm 以上,以免烙铁烫坏元件,应使用恒温或功率小于75W的电烙铁。

现代汽车电控系统与其他总成、部件一样处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工作,加之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在经过一定的行驶里程之后,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即电路故障导致其局部或整体丧失工作能力。

在汽车电气设备修理工艺中,决定电器设备是否可以再次应用,以及决定选择哪一种故障排除方法,应以电气设备损坏的性能和损坏程度的大小为基础。

按电气设备修理的工艺路线在工厂进行修复时,对修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修理工序的确定起重要影响的是形成修理路线的各种故障的总体。

因此,不仅应研究电器设备损坏的分布情况,而且要搞清楚形成各种故障实际组合的统计规律,按照一定原则来编制电气设备的修理工艺路线。

电器设备修复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电器设备的剩余耐用性,保证达到经济上有效地修复汽车电器及恢复其使用的可靠性。

电器设备技术状况相差悬殊,所以电器修复开支也是不同的,此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修复个别故障组合时,在经济上不合算。

所以电器修复的经济合理性,是电器状况集合划分到各修理工艺路线的主要特征。

待修零件分类的目的,是形成不论是工艺问题,还是在其解决方法上有共同特点的电器修复路线。

因此,与描述电器状况的特征一起,还要引用能把全部故障及其组合区分到工艺相似类别里的特征。

这种区分,既要按照修理的主要工序的共同性,又要按照所用电器设备的共同性。

鉴定零件时,要考虑其修复的合理性,就会使检验分类工段的工作趋于复杂化。

因为检验人员不但必须记住全部故障组合,而且不能忘掉电器设备报废的价格标准。

在按修复路线划分故障组合类别时,应引用各种故障间最有明显区分的特征。

从工艺规程组织电器设备修复的观点出发,有助于将已发现的五花八门的故障组合归并到为数不多的典型工艺路线的类别里,这就极大地简化了挑选工艺路线的最佳方案、路线的内容。

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将故障组合的全体划分成合理的类别,选用最佳方案,才能获得电器设备修复的最大效益。

电路故障按发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渐发性故障和突发性故障。

渐发性故障所发生的周期较长,故障程度有从轻到重、从弱到强的过程,它们多是由于零件运行中的摩擦和磨损引起的,如点火断电器凸轮磨损引起某缸缺火、启动机扫膛等。

突发性故障多由电路的短路或断路所引起,如前照灯突然不亮、发动机突然熄火。

电路故障按其对机器功能影响的程度,可分为破坏性故障与功能性故障。

破坏性故障是电器总成或部件因故障而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更换或大修不能继续工作,如灯泡灯丝烧断、集成电路调节器击穿、发电机定子线圈烧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