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小说
理想主义的主题。
缅怀知青在苦难中的奋斗历程,抒发“青春无悔” 的情感 《今夜有暴风雪》歌颂青春理想的执着和伟大 对生命的不珍重和忽略 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反体制运动就被表现未知青 为保卫国家财产,为保卫虚假的自我荣誉的表演
对知青英雄谱系的怀疑、疏离和 解构。
刘醒龙《大树还小》
◆主题:以批判的立场解剖了存在于不少 知青头脑中的城乡不平等意识。 ◆人物形象:具有严重等级思想的知青白 狗子、渴望摆脱但最终没有摆脱这种不平 等的社会地位的农民秦四爹。
乡村文化的建构
知青只是媒介或旁观者,表现的是农民 的生活和命运,关注的是乡村的文化
1、通过追述往事表现乡村浓厚淳朴的文化 气息,农牧民纯朴善良无私坚韧的可贵品格。 2、再现农民的悲惨人生,直面农民扭曲病 态的灵魂,揭示农村封闭保守落后愚昧的传 统文化。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朱晓平《桑 树坪纪事》等
该中篇小说叙述了以白狗子为首的一群老知青,为 了编写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晚会节目,重回 下乡地「感受一下,寻找一些灵感」,因而重新挑 起了与当地农民秦四爹及小树一家纠缠不清的恩怨 情仇。小说有两个「亮点」:一是对知青的全盘否 定,二是凸显放大知青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对立及不 平等。26作者借秦四爹的口骂知青:「那些家伙不 是家伙!」借农家小孩大树之口评价知青:「我很 小的时候,总听垸里的人在说知青没有一个好东西, 好吃懒做偷盗扒拿不说,还将垸里的年青人带 坏。」「自从来了知青后,这儿的流氓就大胆多了, 像是有人撑腰似的。」小说的主线就是农民秦四爹 与知青(以白狗子为首)的矛盾冲突:在白狗子等 知青的「陷害」下,秦四爹被以「破坏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罪」(强奸女知青)判处坐牢三年,由是毁 了一生。
注重对生命本能欲望的张扬,突出其受 非理性欲望支配的生存状态。 王安忆《岗上的世纪》
叙述知青李小琴用身体与下乡村庄的队长进 行交易的同时沉浸到纯粹感官的愉悦中,彼 此忘记功利,最终在小岗上度过了激情彭湃 的纯生命快感的七天七夜。
铁凝《麦秸垛》
表现农村妇女的艰辛、顽强的生命力,宽宏 大度以及她们的愚昧和落后 批判传统道德对人的生命力的戕害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小说通过回城知青“我”对插队生活深情 的回忆,展示了革命老区人民贫穷、单调、 困苦的生活,歌颂了他们质朴、淳厚、乐观 的性格和不屈的求生精神,表现了知识青年 和陕北人民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谊。 将炽烈深沉、刻骨铭心的情感用最平淡的 语言和最细微、平凡的细节、意象表达出 来
对欲望与生命本体的演绎
知青小说
涵义:1、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
下乡”的“知识青年”; 2、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 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知青 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如他 们返城以后的情况。 1968年到1976年,1400万
知青小说类型
暴露伤痕与反思“文革”的主题
通过描写知青的苦难,暴露文革的黑暗,反思文 革的教训,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新时期知青小 说发轫于七十年代末。 竹林《生活的路》、邓贤《中国知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