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麻阳旅游开发的思考

关于麻阳旅游开发的思考

关于麻阳旅游开发的思考莫小明摘要: 具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亮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市场、大经济、大格局逐渐形成,品牌战略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作为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我县,发挥资源优势,做强特色品牌,建立支柱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

关键词:旅游产业开发;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标志,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旅游目前已超过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由于旅游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带动性强、综合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发展旅游被一些国家确定为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我国旅游业的春天,是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到来的。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出旅游被看作一种奢望而远离百姓的生活。

直到80年代以后,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旅游才开始登上社会生活的大舞台。

在邓小平同志“旅游产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指示下,旅游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旅游结婚、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正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国家旅游局在“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用20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全国各地已出台了扶持,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相对于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慢的我县旅游,在这群雄争霸的旅游经济大战中,如何超出困境,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认为,有下面几点想法:一、麻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地处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

东与辰溪县相连,南与怀化市、芷江县毗邻,西与贵州省铜仁市交界,北与凤凰县、泸溪县接壤。

总面积1568.19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平原、岗地、山原兼有。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日照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主要特色农产品有晒红烟、冰糖橙、纽荷尔、脐橙、花生、桃等。

麻阳境内自然景观颇多,山清水秀,万山叠障,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有人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古迹建筑类、民俗类等不同类型。

麻阳古代,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有浮石烟村、西晃晴云、苞茅遗迹、东湘水月、剑潭春良、岩龙盘洞、莲柱擎天、石羊仙踪八大景致之说,且大部分至今犹存。

民族英雄林则徐留下了“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佳句,赞美麻阳。

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人缔造者之一,新中国铁道事业奠基人滕代远同志的故乡;这里,有古老神秘的中国盘瓠文化,是中国盘瓠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这里,有浓缩楚巫文化的现代民间绘画,198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这里,有明朝一代“怪臣”满朝荐传奇;这里,有沈从文笔下的《长河》。

二、做好“水”字文章,动活旅游开发之棋。

旅游开发工作首先的关键是找准定位。

定位错误会带来劳命伤财,得不偿失的结果,定位准确才能够兴旺发达,带动相关产业稳步发展。

怎样定位呢?一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二是要具有特色。

只有联系本地资源优势,才能开发出价廉物美的旅游产品,只有具有特色,才能找准卖点,有市场销路。

环顾周边旅游特色有张家界的山、有猛洞河的漂流、有里耶的秦简、有凤凰的古城和南方长城、有桃源的桃花。

我县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我认为我县最大的、最吸引人的特色就是石羊哨乡境内的温泉。

因为周边地区没有温泉才显现它的珍贵,它所处的地理位臵显现出它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该温泉邻近湘西,邻近凤凰,位于石羊哨乡新建村,交通便利,离209国道仅有3公里,三面临水,黄土溪水库将其环绕,温泉水质优良,水量丰富,外延空间广阔,4800亩水面的中型水库可以作为立体开发,水下养鱼,水面开发水上乐园。

存在问题是水温只有31‴,离人洗浴的温度稍微低些。

这项工作还有待继续抓实抓好,技术难题有待突破,要作为扶持一个支柱产业来抓。

一旦开发成功,是我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更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要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来搞开发。

要打破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快推行旅游区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允许对旅游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发。

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制订旅游规划,搞好服务,优化旅游环境,引导投资。

打造温泉这个品牌来体现麻阳的旅游特色,也只有通过这个品牌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游客到麻阳来,才能动活麻阳旅游开发之棋,为麻阳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三、挖掘特色文化,增强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产业之魂。

文化之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旅游界的认识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90年代——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

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的过程;21世纪初——旅游是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旅游经营与文化经营、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的整合。

旅游的消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和商品物质消费。

这两种消费在个人的实际消费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所占比重同消费者实际需求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就表现在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上。

就目前旅游经济在我国的表现来看,以外出旅游为主的精神文化消费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以,做好精神文化消费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做好旅游经济的核心。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

历史文化是文化的沉淀,麻阳的历史名人主要有明朝时期的忠良大臣满朝荐,镇远侯莫宗文,现化历史上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志。

他们的事迹既可以让人们追忆历史,更在游览之中接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当代名人主要有世界级书画大师石翔先生和中国农民画画家滕建国先生。

很有特色的是我县蕴藏着沉淀深厚的苗家民俗文化。

主要代表有苗家的傩堂戏、花灯戏、打霸王鞭、苗鼓、苗歌、神巫文化等等。

我县是我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是世界了解苗家风俗的一个窗口,能否挖掘整理好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将它推向市场,走向世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一个地区繁荣富强,我县是苗族人民聚居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将成为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最吸引人,最留住游客心的闪光点。

要挖掘原住民族文化。

我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结合当前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加快开发,充分挖掘县域内苗族文化特色,形成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靠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带动县内民族文化手工艺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带活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进一步推动“盘瓠文化”等特色产品的发展,真正形成一个庞大的、集中的、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做强特色旅游品牌。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各种传媒手段,可以宣传旅游,塑造旅游形象,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整个旅游区的文化品位,让去过的人觉得有看头,下次还想来。

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因此显得格外重要,是增强吸引力的有力举措。

四、发挥名人效应,扩大麻阳旅游知名度。

麻阳的名人很多,如何利用人际传播将我县旅游开发引入一个新的进程,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课题。

在当今现代化程度已较高的社会,为什么还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来宣传呢?主要的原因是想借助人民爱家乡的心理来入手的,充分调动人的因素来为麻阳旅游开发事业献计献策,添砖添瓦。

建议征集好原籍在麻阳现在外地工作人员以及曾经在麻阳工作过的外籍人士的通讯录。

在麻阳工作过的外籍人士对麻阳总是怀有感情的,麻阳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通过与他们的联系交流,再通过他们的传播,麻阳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工作会被更多的人关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县开发出的旅游项目,也可以通过他们走出麻阳、传播四方、吸引更多人到麻阳来旅游。

抓好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壮大。

近年来,红色旅游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掀起,我县的滕代远纪念馆及其故居是独特的一道红色旅游风景点,是进一步做好思想宣传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五、依托湘西旅游走廊,搭上旅游经济快车道。

因山而闻名天下的张家界,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遗产”名录。

顺利打入了国家旅游市场,创造了数以亿计经济财富。

因沈从文先生《边城》而扬名的古城凤凰,近年来更因中国南方长城而享誉四方,游客如织。

比起它们来说,我们的旅游开发要迟缓滞后的多。

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旅游资源,而是我们捧着金饭碗在讨饭。

我们永远也赶不上它们旅游开发的步伐了,但我们也不要捧着金饭碗饿死街头,也要觉醒了,奋起直追。

从地域空间上来看,可采取“相邻型合作”模式。

所谓“相邻型合作”模式,就是指若干个彼此紧密相邻的县域之间所进行的旅游经济合作。

从我县域的旅游资源情况来分析,宜采取这种合作模式。

要开发出我县的拳头产品——石羊哨温泉,并就黄土溪库区综合开发与张家界、凤凰联合经营,打造麻阳——凤凰——张家界旅游精品线路使我县纳入大湘西旅游圈。

湘西旅游享誉天下,今后前景更加广阔。

我县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解放思想,走与湘西联营开发之路,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旅游区。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经营成为许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不少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调整和内部结构调整时都把投资方向转向了旅游业,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把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加以宣传和推出,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而又严重缺乏开发资金、保护资金和管理人才的西部地区,更是大胆探索创新,把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引进外来投资,对旅游景区实行统一开发经营,取得了开发与保护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良好效果。

因此我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努力建设旅游区建设资金“瓶颈”。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旅游区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旅游区建设速度。

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旅游区建设特色和优势,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