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地产始于2010年海南项目,快速成长于高压、百花齐放的××地产集团。
在集团,先后经历21个地产项目,类型涵盖旅游地产、商业地产、传统住宅地产;也先后在工作中与加盟雨润万科、万达、碧桂园、融创背景的高管们发生过激烈的头脑风暴和思维融合。
在地产这条道路上,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再到自我否定......过程很痛苦,或许是经历过太多的磨砺,也渐渐对"地产"这个行业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一、对地产财务工作的“一句话”总结协调好人、利用好政策、做好事;(1)协调好单位内部,以制度、流程、预算为工具,做好财务内部管控工作;以现金流平衡计划为手段,以融资现金流计划和市场销售现金流计划为基础,控制好施工计划进度;(2)协调好单位外部税务师事务所及税务局,做好纳税筹划工作;(3)协调好单位外部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项目融资工作;二、对地产工作的感悟(一)地产的行业划分在笔者看来,房地产行业不属于制造业,也不属于服务业,其本质应该属于“金融业”;为什么将之归纳于金融业?这是房地产行业的如下基本属性所确定的:(1)产品尚未完工即开始销售;(2)产品开发高度依赖于金融高杠杠资金投入【开发贷】,产品去化,同样也高度依赖于金融高杠杠投入【按揭贷】;(3)产品价格高度契合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在地方政府负债本息和日益推高、信贷规模日益推高,RMB购买力日益下降的情况下,房产品具备保值增值的理财功能;(二)地产的利润来源划分笔者将地产利润来源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属于实体平均利润,另一部分归属于契合金融趋势利润;(1)实体平均利润从大环境看,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后,其利润率基本相近实体平均利润=社会行业平均利润率-企业融资利率(2)契合金融趋势利润A货币本位制自“黄金本位制”消亡后,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因此,我国长期实施的是“美元本位制”,受银行信贷业务抵押物“不动产”偏好的长期影响,中国的货币发型机制,本质上,已经悄然逐渐演变为“美元、不动产双规本位制”。
B货币趋势中国是主动型的“大政府”,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宝。
而政府投资的往往都是一些投资期限长、回报低的大项目,政府平台债务的本息和逐年上涨,直接逼迫我国信贷规模必须逐年放大,直接导致人民币购买力逐年下降,这是中国国内金融基本趋势。
契合这一金融基本趋势的房产品,往往能够收获到高溢价。
经济基础越好、人口越多、市政配套越完善的城市,收获到的“契合金融趋势利润”越多。
房地产项目利润=实体平均利润+契合金融趋势溢价利润。
为此,笔者推论:房地产行业发展,必须以契合金融为核心驱动力!(三)地产市场分析及定位地产市场按照业态细分,有代表传统势力的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旅游地产,也有代表新兴势力的工业园地产、物流地产、养老地产等。
传统的商业地产受电商冲击大,现在已经属于高风险项目;住宅地产受“金融趋势”影响已扎堆于一、二线城市,出让地价地王频现;旅游地产因闲置率太高、管理及变现难等因素,其销售表现与旅游人群的火旺,呈“冰火两重天”两极分化走向。
新兴工业园地产、物流地产因分税制受地方政府支持,呈悄然迅猛发展之态;养老地产与旅游地产一样,受众基础虽日渐庞大,市场销售表现却一直表现不佳。
或许是参与地产项目太多的缘故,针对于地产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思索,向前追本溯源,不知不觉中,笔者也就有了一些粗浅的战略思维。
在追本溯源的思索过程中,笔者发觉:旅游地产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如果我们能通过一系列的复杂设计,改变改善当前旅游地产的劣势,增加其优势,面临呈几何数暴增的旅游市场,其商机又岂是“地王”项目所能比拟的?!为此,笔者站在资金运营的角度,针对旅游地产进行剖析......三、定位于旅游地产在笔者看来,旅游地产是地产细分业态中的贵族,有依山类、傍海类、临河湖类、人文景观资源类、历史文化遗产类等等。
其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观资源或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区别于住宅和商业地产,虽然属于非刚需产品,但它的受众基础是全国人民。
随着旅游方式,逐步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过渡,从长期趋势来看,只要产品设计规避掉旅游地产原有的弊端,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
旅游地产的非刚需特性和产品的稀缺特性,必然先天上就决定了旅游产品必然具备“高利润”“慢去化”的基本特性。
而纵观中国旅游地产,却因资本急躁属性,与“慢去化”相冲突,一直以来,旅游房产品销售都是不瘟不火、表现欠佳!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判定:旅游地产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不是一般的房开公司所能涉足的!而笔者却认为旅游地产或许真的是投入大、周期长,但回报却可以快、利润也可以很高!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让旅游地产“快速去化”、“溢价销售”!要达到“快速去化”的目的,笔者认为,需要重两个方面下手:(1)要“快速去化”,就必须优化旅游房产品设计,使之具备“草根特性”,扩大受众基础;(2)要“溢价销售”,也必须优化旅游房产品设计,根除传统旅游房产品所具备的痼疾;(一)当前旅游房产品的痼疾在笔者看来,当前旅游房产品在市场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在于:闲置率太高!按照传统模式,业主购买一套旅游房产所有权,而业主一年的空余时间基本上只有一两个月。
即便这一两个月住满,也意味着,客户购买旅游房产品的闲置期将达到10个月,空置率高达83%!如果将空置时间段出租,又面临着三个难题:①租赁管理不方便②担心房屋装修遭受租赁客户破坏③长期在一个地方旅游休闲,感官疲劳。
鉴于以上因素,旅游房产品在市场上遭遇尴尬,旅游市场越来越火旺而旅游房产品销售表现与之不相匹配!(二)解除顽疾、打开众筹之门在中国,产品要受到市场追捧,必须让自身的产品具备“草根”特性!而旅游房产不属于刚需,如果不能分割产权销售,一套旅游房产品动辄几十万的门槛,将彻底斩断“草根”的加入。
因此,我们设计旅游房产品,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根”问题。
只有通过人为的创新设计,增加产品的受众基础,为“草根”进入打开“众筹方便之门”,才能促进旅游房产品销售市场与旅游市场的火旺程度保持匹配。
第1步设计解决“草根问题”将旅游房产品切割成十份,按份来卖!第2步设计解决业主的消费问题①如何协调10个业主入住时间段?——互联网方式,提前预定!②如何确保业主获得基础性服务?——引入酒店式物业管理公司,一年时间,切割三分之一时间交付酒店管理公司运营以维持酒店运转,剩余时间切割成10份配置给业主!③如何体现业主的VIP特性?——业主入住,只收取基本洗护用品费、清扫费和水电费,几十元入住;非业主入住,则参考当地宾馆标准,正常收费。
第三步设计解决核心问题——“交换问题”通过前面产权分割,消费时间段再分割,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旅游房产品闲置率高的问题。
剩下,我们需要解决业主“感官疲劳问题”。
是的,客户不喜欢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度假。
要解决这个问题,将引入一个核心概念——“交换权”。
我们知道的,交易产生财富!交易是货与币的关系,而交换是货与货的关系;交易其实是交换的货币化体现,是交换发展的高级形态。
既然交易产生财富,那么交换能否产生财富?我们一起来做个设想:假如您准备在海南购买一套度假公寓,价格为50万元;现在价格提升10%或15%,您这套公寓的使用权可以交换到丽江、黄山、天池、峨眉山、张家界等全国多处旅游公寓。
那么您是否愿意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多数人会选择追加支付10%或15%以获取交换权,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海南的公寓闲置着,然后另外再花钱消费!所以,“交换”把闲置资源变现,也同样能产生财富!为此,我们可以设置两档交换权益,“省内交换权”和“全国交换权”;业主按份购买旅游房产品,选择附加“省内交换权”价格上浮10%,选择附加“全国交换权”价格上浮15%;那有朋友要问了,业主选择没有交换权的行么?可以的,价格不上浮就可以了。
又有朋友要问了,如果业主后悔了,购买物业几个月后,又申请购买“交换权”,行不行?饥渴营销,大家都懂得!重新申购“交换权”,可以的,购房后,三年匹配一次,按照三年后旅游房产品评估值的10-15%征收;或者由业主在交换平台上,购买其他业主的“交换权”。
“交换权”做为一种虚拟权证,只要控制好投放量,并做好交易平台,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有价证券来进行炒作,与股票并无区别。
如此,好房公司在获取旅游房产品销售佣金之外,还能获得10%-15%额外交换服务收入。
而在交换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大,只需要组建一个互联网交换平台即可,然后,稳稳地收益旅游房产品销售加成的暴利。
(当然,不同旅游房产品的配套是不一样,不能适用简单的时间段交换,还需要折算成积分换算,那些属于细节性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主要只做方向性的阐述)第四步设计解决交换系统内“入住率不均衡”的问题每一个旅游地都有它的旺季和淡季,如果业主的时间段100%的交换出去,往往会引起“入住率不均衡”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将业主的一部分时间段绑定到业主所购买的物业中去。
具体绑定多少为宜?30%?40%?50%?这需要与酒店型物业管理公司协商讨论决定。
第五步设计解决弥补按份产权的缺陷——产权托管、担保物权、处置权我们知道的,房产共名拥有,10个业主都是房主;根据物权法,要落实按份购买的担保物权、资产处置权,必须取得10个房东的全体同意才可以办理!而这10名业主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从而导致这款产品存在着重大缺陷——担保物权和资产处置权难以落实!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概念“产权托管”。
假设我们遍布全国各地的保险机构是“产权托管”机构,那么我们如何落实担保物权和资产处置权?如果客户需要将按份购买的旅游房产抵押贷款,则可向好房公司交换平台提出申请,由房产所在地保险公司落实抵押问题,由好房公司向平安小贷匹配资金,好房公司放款;如果客户需要销售按份购买的旅游房产,则可向好房公司交换平台申请,由好房公司收取销售佣金,受托销售给其他客户。
第六步小结选择旅游地产为切入点得利弊利1——引入了“交换也产生财富”的核心理念,收获10-15%的额外交换服务收益;利2——引入了“产权托管”核心理念,房产品销售动作完成后,通过与开发公司关联或合作的保险金融公司施加间接控制,仍然对已经出售的资产保有重大控制权,不管将来业主是谁,房产再交易和抵押贷款业务,必将稳稳地由关联或合作的保险金融公司独霸;利3——引入了“产权切割、按份购买”核心理念,扩大旅游房产受众,使之具备“草根”特性;是另一种概念上的“众筹”,降低了投资门槛,在通币膨胀日益高涨的今天和明天,让普通百姓获得房产投资收益,是一种普惠于民的好措施。
利4——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将走入社会舆论的焦点,走进千家万户,获得无穷的注册用户粉丝,获得无穷的品牌效益——“××公司=旅游地产专家;在地产细分市场里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非常符合IPO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