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作者:王祖晨准考证号: 010*********作者单位:指导教师: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014年月《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提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
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
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
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
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
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
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
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一、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
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众生。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
在《西游记》中,曾经有人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
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
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
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
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
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
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
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
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
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二、唐僧形象分析(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1.唐僧的坚毅形象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西游记》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
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
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
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
三、孙悟空形象分析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一)形象的意义思想意义: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
人要追求理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一味胡来。
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三)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1.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孙悟空聪明灵敏,机智过人。
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他的悟性远远超出他人。
还能猜出老师的暗示,从而学到了长生不老术。
在西行取经的途中,他经常变成蚊虫,钻到妖精洞中去探清妖怪底细;或化作妖精的丈夫或妻子计骗妖精;或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来历,依其特点,寻找相应对策,多少次,在唐僧即将被水煮、猪八戒即将被清蒸、沙僧即将被红烧的危急时刻,孙悟空都能想出奇妙的点子,或请诸路神仙等。
各种计策层出不穷,足见其智慧过人。
2.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他师从须菩提,学得十万八千里一翻的筋斗云,会七十二般变化,耍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被玉皇大帝下令处死时,虽“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即使火烧雷劈抑或放置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内烧七七四十九天,亦不能损其一根寒毛,反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大闹天宫时,打得十万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最后只得请如来佛祖亲自将其封印于五指山下。
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更是斩妖除魔,成为取经路上的实力派代表。
四、猪八戒形象分析《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
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人人都是血肉之躯,是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而人类的贪婪是本身的欲望所致,“欲”是人求生存的本能。
八戒的贪婪也源于人类最原始“欲”,是本能。
八戒的贪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贪财众所周知,西行一路八戒是很贪财爱物的,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我们人类原始性格的体现。
他是一个行脚僧,且名为八戒,有着凡夫俗子是习性,这也正是他人性的表现。
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就第一个跑去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不夺。
2、贪色贪恋女色是猪八戒最为难堪的“伤疤”,但这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意念,芸芸众生中又在有几个是不近女色的呢?猪八戒西行一路,只要一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精变的,他都会在口中不停的喊着“女菩萨”,心也不停的想着“女菩萨”。
但是,他的好色不同于西门庆的淫邪无度,他唯一娶过的女人是高翠兰,却没有对她邪恶动粗,相反,他显得很温柔体贴,这也正是现代女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3、贪吃吃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猪八戒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分子,吃饭也是他的本能。
有人说猪八戒的吃是可怕的,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吃饱肚子是理所当然的,况且猪八戒又有他特殊的理由——猪的形体特征,因而食肠宽大,而且对于行脚僧而言,斋饭是很难添饱肚子的,这样看来,他的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贪”,而仅仅是为了添饱肚子而已,也不是可怕的了。
猪八戒的贪吃,是贪而不择食,是贪而不挑。
食欲是人生存的本能,人类满足自己的食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填饱肚子,在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八戒的吃也非贪,而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直至成了正果之后如来封他做了“净坛使者”,才让他不愁斋饭了。
4、贪睡睡觉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很自然是生理反映,而八戒由于他是形体特征,对睡眠显得很是贪婪。
他只要瞌睡一上来,哪怕是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
让他去化斋,他钻在草丛睡觉;让他去巡山,他也偷懒睡觉;说声睡,甚至连打仗也顾不得,大战黄袍怪时,他诈称出恭,撇下沙僧不管,自己一头钻进草丛里睡觉,只留着半边耳朵在外面听梆子响,结果沙僧被捉了去。
在整部作品中,处处都见得八戒的贪睡,客观地说这是他生理的需要,然而作为一个人如此的贪睡是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睡眠是有时间限制的,八戒却对取经这般的不负责任,随时随地倒头就睡,这是我们该抨击的。
(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会偷懒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克制自己的惰性而已,猪八戒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分子,又有着猪的形体特征,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很懒惰的人,而他很多时候又是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偷懒的,主观的说,他这样也是情有可原的。
比方说唐僧让他去巡山,而他却在偷懒睡觉,,根本原因就是他饿着肚子,人在饿着肚子的时候是很不愿意做事的,这是人本身的惰性所促使,在主观上是可以接受的。
在肯定猪八戒懒惰的同时,我们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勤快。
(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八戒有着憨头憨脑的傻样,面对财食女色,他常常迷失了本性,憨态尽显,丑态百出。
四圣试禅心的时候,他丑态百出,显现了固有的愚笨。
在整个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叫他“呆子”,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呆”。
唐僧派他去巡山,他偷懒睡觉,被悟空变化的啄木鸟啄了一下,他以为是被妖怪戳了一枪;后来又把三块青石当作唐僧、悟空、沙僧,独个儿一问一答的演习谎话。
作者津津乐道地给我们展示了八戒的种种憨态,诸般洋相,在调笑式的揶揄中将八戒的性格特征突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定他是愚笨的,事实上,正如唐僧所说“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
的确,在夯笨外衣的笼罩之下,八戒也显得淳朴率直,聪明伶俐。
“智激美猴王”,八戒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来做文章,他拿自己的丑态来开涮并大大夸张之。
他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聪明的激将着美猴王去救落难的唐僧。
纵观猪八戒,他虽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整个形象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他在作品中显得既荒唐滑稽又可笑可恨且率直可爱。
唐僧在三个徒弟中对猪八戒比较宽容偏爱,可是八戒却在唐僧落难后第一个嚷着分行李散伙,这一切都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而且也具有普遍意义,这一形象是来自于人民内部的,是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是迎合大众文化的形象。
这个人最突出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在任何情况下,总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就规定了他性格中的几个弱点。
首先是鼠目寸光,做事只看到眼前利益,毫无远见。
取经成佛,他也知道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因此在观音的劝度下,同意随唐僧上西天取经。
但他当和尚,不是孙悟空那样有了改邪归正,追求解脱的巨大危机感和迫近愿望,而归根到底,仍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考虑。
其次是懒惰。
这在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
能偷懒就偷懒,让他巡山,他找个地方躲起来睡觉。
他的个性色彩也很丰富。
如果说,孙悟空是猴神人的结合,那么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就写了他的猪神人的特点。
他食量大得惊人,整天就是惦记着吃,一见食物就抢着吃。
五、沙僧的性格特征西游记中着墨最多刻画最精的还是唐僧师徒四人, 而我将要谈的却是四人中最不起眼, 最不受人注目的沙僧。
一般文学史与小说史囿于篇幅,(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首先, 沙僧是稳重踏实的。
沙僧不像孙悟空那样急躁冒失, 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
他一直都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